“扫一扫”
CBF

全球气候冰火两重天


发布时间:2014-01-26 16:37:4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全球气温是否在上升,但是控制碳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是一种未雨绸缪的预防性方针。

有人说世界将毁灭于火,
有人说毁灭于冰。
根据我对于欲望的体验,
我同意毁灭于火的观点。
但如果它必须毁灭两次。
则我想我对于恨有足够的认识
可以说在破坏一方面,冰
也同样伟大,
且能够胜任。         
 ——罗伯特•弗罗斯特《火与冰》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在1920年发表的名诗《火与冰》(Fire and Ice)在90多年后成为了世界极端气候的真实写照:当美国等北半球地区被严寒困扰的时候,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南半球却正在遭受高温的炙烤。

虽然严寒和高温还没有达到弗罗斯特诗中“毁灭世界”的地步,但是,这两种极端气候已经给在它们统治之下的人和国家产生了数不清的影响和损失。

北地严寒
“极地漩涡”(Polar Vortex)这个词在美国火了,它从去年圣诞节就开始抢占美国报纸和网络的头条。所谓的“极地漩涡”,指地球极地生成的大规模气旋,能够带来大风和降温。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菲利普•舒马赫(Phillip Schumacher)的介绍,这种漩涡以前只是停留在极地地区和加拿大,但这次却南下到美国,影响了整个东部和中西部地区。

既然冠以极地之名,那么它给美国带来的寒冷绝对超乎想象:1月4日,北达科他州法戈市最低气温为零下25度;明尼苏达州国际瀑布城为零下31度;印第安纳波利斯为零下15度。华盛顿特区经历了20年来最冷的日子;密尔沃基创下了18年以来的最低气温记录;即使在以冬季寒冷闻名的美国中西部;40岁以下的当地人都没有人经历过这么冷的天气。

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中,宽度接近800米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被完全冻结,形成了难得一见的“冰瀑”;芝加哥动物园的北极熊也扛不住低温,躲进室内避寒;肯塔基州的一名越狱犯因受不了寒冷向警察自首;明尼苏达等州宣布停课;美国多个机场关闭,在5天内有1.5万次航班停飞。

“极地漩涡”不仅仅给美国人生活带来不便,也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美国气象追踪和分析公司Planalytics高级副总裁伊万•戈尔德(Evan Gold)表示1月初的“极地漩涡”影响了2亿左右的美国人,给美国带来了50亿美元的损失,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降低、消费减少和取暖费用的增加。

“建筑等行业的工人因为低温而停止工作,消费者们也不得不躲在家里而放弃了去商场购物的计划。”戈尔德说。与此同时,天然气的需求量大大增高,让天然气价格也水涨船高,1月6日,纽约的天然气价格上涨了每百万英热单位60美元(相当于每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上涨2美元),达到了5年来的最高值。

被自然灾害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还有美国政府。Planalytics总裁斯科特•伯恩哈特(Scott Bernhardt)认为美国各个州政府在对抗寒潮方面的预算是建立在前几年的气候状况的基础上。今年数十年一遇的“极地漩涡”打乱了政府的计划和预算。正是因为如此, IHS Global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纳瑞曼•贝拉维许(Nariman Behravesh)说这次的“极地漩涡”会让美国的一季度GDP增速下降0.1-0.2个百分点,尽管这样的损失在第二季度可以挽回。

南部炙热
因严寒而行动受限的美国人如果在电视上看到澳大利亚人穿着短裤和比基尼在海滩嬉戏的场景恐怕会忍不住嫉妒南半球的朋友们,不过他们如果真有机会在1月份去澳大利亚的话,他们会发现这种嫉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至少弗兰克•丹切维奇(Frank Dancevic)会这么认为,从冰天雪地的加拿大来到墨尔本参加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丹切维奇在比赛途中因为中暑晕倒而被迫弃权。赛后他忍不住抱怨:“我家乡和这里的温差有60度,这真让我难以适应,我似乎在昏倒前看到了史努比。”

与“极地漩涡”肆虐的北美相反,现在正值夏天的澳大利亚正在被高温炙烤。刚刚经历过史上最热一年的澳大利亚在2014年不见高温有任何消退。阿德莱德、墨尔本经常出现40度的高温。澳大利亚气象局警告说“异常的高温天气将在新南威尔士州南部、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经常出现”。

这样的高温已经能和每年世界上最早的体育盛事澳网相提并论。我们会看到“瑟琳娜•威廉姆斯战胜对手和高温晋级下一轮”、“安迪•穆雷担心恐怖的高温会影响比赛”等报道,也会看到丹切维奇、彭帅等职业网球运动员在球场上中暑的情况。

受到高温影响的不仅仅是澳网,澳大利亚有成千上万只蝙蝠、袋鼠和鳄鱼受不了高达50.7度的温度而死。澳大利亚的养牛业也遭受了巨大损失,政府为了防止牛被热死后引发瘟疫,强制部分农民将牛送至屠宰场。根据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科学管理局的估计,2013下半年至2014上半年,澳大利亚牛的数量将会下降到2500万头,为2009-2010以来的最低值,给澳大利亚经济带来至少27亿澳元的损失。同时,牛奶的产量也有会降低,小麦也难以抵挡高温的侵袭,而不断发出的山火正准备对澳大利亚的森林和草地资源发出挑战。

工业受到的冲击并不比农业小。澳大利亚的建筑工人和美国人一样也被迫停工,公会警告说在墨尔本等地40多度的高温下在外施工是很危险的事;采矿企业不得不为工人支付高昂的防暑费用来保障他们的安全;澳大利亚人为能源支付的账单也同样大幅增长。仅仅在1月13日当天,维多利亚州的用电量就达到10151兆瓦,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

“在这种天气下,空调电费占整个家庭电费账单的40%。”昆士兰州电力公司Ergon Energy总经理保罗•莱恩(Paul Ryan)说,“一直开着空调会加大家庭的用电负担,因此我们建议澳大利亚家庭要做好规划,避免电费过高的情况出现。”

由此可见,极寒和高温给美国和澳大利亚带来的影响几乎相同:经济产业受到冲击,国民生活负担加剧,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无论是国家还是民众都在经历着极端天气的考验,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人们穿得多与少的问题。

反思极端气候
有人认为美国的极寒是否定 “全球变暖”说的有力证据,但是美国白宫科学顾问约翰•霍尔登(John Holdren)却不这么认为。“一次单独的气候现象并不能表明全球变暖是否属实。”霍尔登说,“实际上,一系列证据表明这样异常寒冷的天气正是全球变暖的征兆之一,而气候变化也会让这样的极端天气在以后变得更常见。”

“之前的‘极地漩涡’都是停留在加拿大。”霍尔登解释说,“北冰洋地区气温的快速上升让冰层融化,由于水比冰吸热多,造成北极地区大气压的不稳定,让冰冷的‘极地漩涡’挣脱束缚,南下侵袭到美国。”

霍尔登的话在科学界引起很多争论。尽管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支持他,霍尔登却有白宫在背后撑腰。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全球变暖”学说的坚定支持者,在他任期内美国的清洁能源以及页岩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13年8月,奥巴马宣布政府将会关注极端气候,致力于为后代留下一个完好的地球。也就是从那时起,美国政府根据削减碳排放、适应气候和国际公约三个原则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气候变化的方针。

与奥巴马相反,去年9月成为澳大利亚新总理的托尼•艾伯特(Tony Abbott)对“全球变暖”的说法不屑一顾。他一上任就承诺要去除旨在削减碳排放量的碳排放税,还缩减了负责提供气候变化信息的气候委员会的规模,目的是促进澳大利亚煤矿和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即使在2013年成为澳大利亚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后,艾伯特依然不愿意将气温升高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联系起来。

澳大利亚气象局对高温的官方解释是“北部季风来迟,没能带来降雨”,但在英国气象署哈德莱中心气候监控负责人彼得•斯托特(Peter Stott)看来,“迟到的季风”正式由于海水升温影响气流所致,是高温由人为因素造成一说的有利证据。

英国利兹大学气象学教授道格•帕克(Doug Park)则认为美国的极寒、澳大利亚的高温和现在正在肆虐英国和欧洲的洪水之间相互联系,比如说美国的低温在北大西洋上产生急速气流,将雨水和巨浪带到了英国。

“整个地球的大气层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地方的气候变化就像在池塘里扔进一颗石头——影响很快会传遍全球。”帕克说,“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全球气温是否在上升,但是控制碳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是一种未雨绸缪的预防性方针,对地球环境是有益无害的。”
(注:本文开头诗篇为余光中译)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