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上海自贸区探路改革攻坚


发布时间:2013-10-12 09:40:09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此次试验的重点在于垄断行业的应变和政府角色的转变。

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如今,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李克强前往上海考察,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开宗明义,其后不到100天,国务院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8月22日,商务部宣布,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据外媒报道,两位知情人士称,李克强将主持上海自贸区挂牌仪式,具体日期在9月27-29日当中的一天,取决于总理的日程安排。另有媒体报道,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表示,上海自贸区将在9月29日正式挂牌,相关实施细则有望同时公布。

然而,上海自贸区的推行却不如预期顺畅,这其中遇到什么阻力?李克强总理为何力排众议,强推上海自贸区?企业和老百姓能有多大的利好效益?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专访时,详细地介绍了上海自贸区的出台背景,从此次试验区的名字——中国(上海)自贸区——就足以看出上海自贸区背负着探索中国对外开放新路径和新模式的重任。

作为参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咨询的研究人员,陈波表示上海自贸区牵涉到货物、人员、资金等全方位的自由进出,享受政策和税收上极大的便利和优惠。诸如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流动等激动人心的金融改革也将大跨步推进。

内忧外患逼出试验区

为何高调建设上海自贸区?简而言之,这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内忧外患下的必然产物。

所谓内忧,就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进一步深化改革。陈波对本刊记者分析,“从1984年的城市开放,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国策,再到2001年末中国加入WTO,都是以开放促进改革,以外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本轮重大改革以建设自贸区为发端,正是中国改革思路的延续。”

相比“内忧”,“外患”对于自贸区的建立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2008年美国宣布参与“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于2009年启动谈判,试图通过TPP在2020年建立起一个环太平洋的统一大市场。该协定不仅要求成员国相互全部免除关税,甚至还要全面开放包括农业和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实现资本、人员更为自由的流动。

“很显然,TPP是美国按照自己的利益来设计的,亚太国家一开始并没有积极响应,甚至在2009年就提出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与之抗衡。”陈波介绍,由于南沙主权危机、钓鱼岛事件等,谈判迟迟未能开展,近日或将进行第一次筹备会议。然而TPP已经进行了6轮谈判,有12个国家加入或参与谈判,包括日本和越南。韩国已于2012年正式实施韩美自由贸易协定。

陈波透露,“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首次明确表示了对TPP的兴趣。”

如果按照TPP的要求,以2020年作为全面开放的大限,那么留给中国做试验的时间恐怕只有5年左右而已。“所以,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时间紧迫,应该小步快走。”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就是测试在可控范围内,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监管制度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为深水区改革开放政策提供参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最基本的要求。陈波认为,此次试验的重点在于垄断行业(主要是金融行业)的应变和政府角色的转变。

融资成本降低

据外媒报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条件下,中国将允许上海自贸区内资本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应该自由兑换,但肯定会有限制,不可能一次性完全开放。”陈波坦言这非常重要,“目前很多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并不是账面上入不敷出,而是由于融资成本上升,来不及还钱。”

过去中国一直开放的是加工制造业,而上海自贸区重点开放的领域是金融服务业,人民币自由兑换就是关键的一项。“区域内大多数企业是进出口公司,出口加工企业,有人民币兑换业务需求。不过,估计细则内对此会有一定的限制,如额度限制。一旦允许人民币自由兑换,外资银行就有足够的人民币开展更多相关业务。它们圈到美元的成本几乎为零,即便以3%的贷款利率贷给中国客户都能狠赚一笔,而中国的银行平均贷款利率在8%-9%。没有央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指导,市场化的环境下贷款利率一定是比较低的,对区域内的企业而言,融资成本大大降低。”

“当然,由于区域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低于区域外,那就可能发生资本外逃等套利现象。”陈波坦言,细则中应该会有相关的外汇管制。“试验的目的是希望出现有真正竞争力的大环境的有效样本,如果制造套利空间,那就是新一轮的腐败,意味着这次改革彻底失败。”

贸易便利化

上海自贸区内的行政法律法规也是改革重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表示,将在上海自贸区内探索国际上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所谓“负面清单”,实际上是定出一个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在这个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

陈波表示,“如果按照负面清单管理的话,法律是很明晰的。明确哪些不能做后,剩下的都可以做,不需要行政解释。而现在中国实行的‘正面清单’,通常鼓励企业做哪些业务,那么那些不鼓励的业务能不能做?这往往就让主管单位来解释,那样就形成了灰色地带。”

在探索“负面清单管理”之前,中国对包括外商在内的投资行为,采取事前审批的制度。陈波认为,在全面开放的形势下,政府要转变职能,减少审批,争取能以报备制完全替代审批制。对区域内企业来说,进出口更加便利,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陈波向本刊记者解释,“所谓报备制就是只有一个章,比如现在有家外资企业要在中国落户,报备一下就可以了。原来的审批制是需要一个一个章敲过来,从申请到最后批准,需要盖十几个章,包括工商、海关、税务等,任何一个章都有寻租的机会,缺了任何一个章都不成,一切顺利的话要6个月,不仅时间、金钱耗费,还滋生腐败。如今只有一个章,我们期望的是90天内必须有结果,至少节省一半时间,而且权责很明确。在过去,企业出了问题,那十几个部门互相踢皮球。”

此外,加工性企业或许还有一项利好。中国的加工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进料加工,一类是来料加工,后者不收关税,前者在进口的时候得先交关税,出口的时候再退税,这就产生了金融融资成本问题。“而现在,区域内的企业要进口,只需报备即可。”

史无前例的外商投资改革

如果说自贸区内物流、贸易产业的红利还是停留在原有保税区基础上的边际调整,那么对于外商投资的开放政策,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史无前例的制度改革。

从目前官方披露的少量信息来看,自贸区对外商投资放松管制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外商投资的流程可能改写。此前关于外资银行进入有很多限制,如开分行的限制、业务范围、资本金的限制,未来这些要求都会放宽。

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决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在试验区内,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3部法律的有关规定。“外资投资范围变大,可能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参照《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向人民银行申请并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在自贸区设立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陈波猜测道。

除了准入政策的改革,外界还普遍期待上海将在税收方面采取低税率,对于外商投资来说这也将是一大激励。目前,深圳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区内企业可享15%的所得税优惠,而基础税率高达25%。不过,陈波认为税费减免应该是有条件的,不应该是企业所得税清一色降到15%,“据目前了解的情况,两类企业可能会有这项优惠政策,一类是与服务业有关的,另一类则是中国的对外投资企业,而进出口公司和加工性企业则没有。”

免税店难行

此间亦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市内免税店或将作为重要政策之一,获纳入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上海市政府正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展开选点。

然而,在陈波看来,免税店暂时难以成行。“一方面海关难以监管,另一方面是来自香港的压力。如果上海真的有免税店,那么香港每年1400万国际游客至少减少一半。”

虽然免税店希望不大,但是陈波透露,“外高桥保税区里有很多零售商品是中国进口主要渠道,也就是说有价格优势。像从外高桥进口的红酒占中国大陆总进口量的92%,如果就地销售,可能比原产地商店里的价格还便宜。因为当地商店是经过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不断加价出售的,一瓶普通A级红酒在法国商店的价格为8-10欧元(含税),在中国市场上是200-300元人民币,在外高桥经测算为50元人民币。如果允许外高桥就地销售,那么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是个价廉物美的好事。”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据陈波透露,事实上,上海自贸区方案细则绝大部分已经制定完成,并且已经传达下发,只是没有公布,所以外界现在看不到。现在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由于金融服务业的监管开放存在问题,而没有公布。

推行上海自贸区建设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金融监管部门,包括证监会与银监会在内的强烈反对。在中国,任何产业的国有资产比重大,受保护性就强。中国的金融业,国有资产比重是最大的,所以受保护的力度是最强的。“现在要清除这一恶果,肯定不容易,利益集团已根深蒂固。但是现在这个垄断不得不破。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自贸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成败。我很难想象如果这次改革失败了会是什么样。”

“现在也有很多种声音,比如说要把自贸区扩大到浦东地区,如果能成,那么这次试验的效果就是最好的。浦东代表了中国金融行业的很大一部分,那里有A股市场、许多家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过,陈波坦言,可推广可复制需要分阶段走,目前不太可能做到这步。在上海自贸区雏形初现后,未来还可能推广到代表环渤海的天津和代表珠三角的广东。

“对香港来说,短期内没有什么影响,将来就要看上海建设情况了,毕竟它的目标对香港是有冲击的。”陈波表示,香港国际化的金融环境,成熟的远东资本市场,极其明晰的法律法规,这些长期的文化和制度积淀,是上海目前难以企及的。最重要的是,香港允许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长期来看,中国那么大的市场,出现两个金融中心也不是不可以。像美国,纽约是其全球一流的金融中心,芝加哥则是另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双方各有优势,互补共赢。”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