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将中国打造成海洋大国


发布时间:2013-10-12 08:54:0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9月9日,我们在维也纳搭乘一架前往首尔途径北京的飞机。奥地利航空公司可口的航空美食由一家著名的餐饮服务商提供。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开胃菜,包括各种沙拉和海鲜菜肴。我们选择了腌制虾仁和鱼薄片。这些美食和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不无关系。我们此行将在首尔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海洋论坛上发表主旨讲话。

我们不是海洋科学家,但我们知道,人类和海洋的未来息息相关。国际组织、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必须协同一致,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在远东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海洋产业占有显著的份额。海洋为处于社会底层的约10亿人口提供必须的营养。海洋遭到污染和过度捕捞,也不能归咎于某一个国家。我们坐着的这条船在漫无边际的海洋上盲目地漂流着,而船上还载着社会矛盾这颗定时炸弹。

看一下地图会明白,中国、韩国和日本共享机遇也共同承担风险。中国的海岸线超过14000公里,韩国的海岸线有2400公里,而日本几乎有30000公里长的海岸线。所有这三个国家都通过一衣带水的西太平洋紧密相连。

第七届世界海洋论坛的重点聚焦在东北亚国家,这里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论坛涉及广泛的议题,包括渔业、海洋植物、沿海和海洋环境、航运和造船融资、海洋科学和教育。媒体对海洋方面的话题一直不够关注。美国国家大气管理局代表克雷格•麦克莱恩在闭幕发言上呼吁,希望通过论坛的努力不仅会增强海洋保护的意识,同时还会落实到具体的措施。

尽管经济上都很强大,中国、韩国和日本之间一直缺乏合作。历史因素和冲突成为建设区域合作机制的障碍。对历史问题的不同意见,往往导致仇恨情绪和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世界海洋论坛的联席主席洪承英教授认为,即使“东北亚国家都面临着动荡的经济形势,要跨越地缘政治的界限进行合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谓的“东北亚悖论”是经济利益输给了历史、政治和军事因素的考量。

在国际关系和国内因素错综交织的背景下,政治姿态在太平洋两岸起着很大的作用。正当世界正在担心西方衰落的时候,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表示希望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他这样说:“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我们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的新主席表现出更大的自信和自主决定的觉醒,习近平说,他希望将中国打造成一个海洋大国,并强调了海洋在该国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早先的报告中,中国政府呼吁加大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东北亚地区发生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宏观的政治背景。它不是发生在真空中或者在一个静态的世界,它所处的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21世纪各国面临的挑战是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时,如何兼顾国内政治需求和优先事项;如何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在新兴国家日益崛起的今天重新定位国家和自己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版图中,刚刚开通的从中国大连到鹿特丹的北极航运路线或将发挥重要作用。《中美舰船》杂志甚至认为它会改变世界贸易的面貌。两周前,中国人的货船第一次驶过北冰洋。这条路线也可以帮助开发沿线城市,甚至可以融化朝鲜海岸线的政治坚冰。但尽管热情高涨,但目前这条线路的经济价值仍然很小,而且沿线通航期短,基础设施不全。

中国、韩国和日本是东北亚合作进程的关键推手。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环境因素的考虑,未来的路径应该是从最简单的合作安排开始逐步改善推进。东北亚国家都需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并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以加强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和密切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全面的区域合作的起点和基础。最终,经济的实用主义还是意识形态的阻碍谁占上风,时间将给出答案。在离开首尔之前,我们有幸享受了一次韩国料理,鱼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宰哲、洪承英以及他们迷人的妻子,和我们一起举杯,祝愿“未来的海洋是机遇之海而不是激流险滩”。

中国、韩国和日本或许被历史问题所困,纠缠不清,或许他们可以不计前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