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揪出“大老虎”


发布时间:2013-10-12 08:52:19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自去年十八大召开以来的10个月中,随着习近平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布局强力展开,中共的廉政风暴空前猛烈,震惊中外。
  
继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王永春、李华林、冉新权、王道富等省部级官员、央企高管落马之后,进入9月更有新任中央委员、国资委主任蒋洁敏因严重违纪被免职。  
   
与此同时,对贪官的审判也进入了司法实施阶段,其密集程度远超往常。山东省原副省长黄胜、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吉林省原常务副省长田学仁等副部级以上高官,已经或即将接受审判。被舆论称为“世纪审判”的重庆原市委书记薄熙来案的101小时庭审微博全程直播,更开创了中国司法史的先例,显示了中共“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把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和自信。
   
愈演愈烈的党政官员腐败,一直是中共执政的心头之患。长期来,尽管一再宣示“权为民所用”,又不断声称反腐倡廉,可由于制度设计的缺位,以及操作上雷声大雨点小的走过场,腐败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上至京城高官,下至边关村吏,大大小小的官员“前腐后继”近乎失控,弄得偌大一个中国民怨沸腾,官民前所未有的对立,矛盾激化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对于这样一种史无前例的全局性腐败日益危及政权稳定的状况,执政当局内部其实人人心里明白,大批贪官的外逃和巨额来源不明资产的转移,正是对中国未来失去信心的末世心理的集中反映。更多的官员则侥幸苟活偷着乐,依循“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的潜规则,只要不整到自己头上,照例日日灯红酒绿,夜夜笙歌艳舞,管他亡党亡国,洪水滔天。
   
从习近平执政后对反腐重拳出击的一系列举措来看,这位被公众寄予厚望的新一代领导人,不仅深知腐败不除民心难平,更明白肃贪反腐实无退路可走,唯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把反腐进行到底,才能对当今后世作出交代。
   
今年年初,习近平先是旗帜鲜明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坚持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到了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对今后5年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这些全新的动作体现了新一届执政党中央的反腐新思路,其全部立足点在于通过制度安排,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寻求根本之道。
   
反腐制度建设明显提速的标志之一,是加大对高官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也就是坚定不移把目标瞄准位高权重的“老虎”,通过打“老虎”彰显反腐决心,进而赢得民心,今年以来省部级高官接二连三落马,直至对新科中委蒋洁敏连根拔,一举捣毁盘根错节的“石油帮”,可谓雷霆万钧,毫不留情,一鼓作气,大快人心。
   
这些腐败大案要案无一例外不表现为权力寻租,几乎都涉及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肮脏勾搭,而“老虎”们埋藏之深伪装之久远超不起眼的“苍蝇”。数据显示,近年被调查的省部级干部犯罪案件中,平均潜伏期为6.31年,最长的达14年,其中为数不少属于名副其实的“边腐边升,带病提拔”。每有“老虎”东窗事发,百姓拍手称快,贪官胆战心惊,这种双重效应正是“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战略反腐路径所期待的。
   
当然,这并非容忍“苍蝇”作恶。正如《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舆情蓝皮书分析的那样,中国反腐倡廉舆情事件的主体仍然是地方舆情,虽然特大、重大案件影响力大,但是地方性反腐工作重要性不可忽视。这是因为,比起“老虎”,“苍蝇”面广量大,败坏风气、传播病菌危害同样不可小觑。再说,“苍蝇”不打,养痈遗患,有一天也可能变成“老虎”,而不打“老虎”,“苍蝇”更会有恃无恐。
   
总之,只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方针不动摇,不论什么人,不论职位高低,只要发现腐败,决不姑息,务必一查到底,才能使反腐不断有新突破。2013年的夏季,中共“打虎”行动强势出击,成效显著,由此理当再接再厉,期待把埋得更深的“大老虎”统统揪出来。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