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国产奶粉逆袭?


发布时间:2013-09-04 12:44:3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8月2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公告称约有40万吨乳清蛋白原料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舆论哗然。

洋奶粉身陷危机之际,国产奶粉企业明显加大了促销力度,对消费者开放工厂参观,试图从外资品牌林立的市场中抢回一部分市场。遗憾的是,《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在几家大型卖场调查发现,多数年轻妈妈们并没有转战国产奶粉,选择了远离风波的欧洲品牌。

在一家大型超市的货架上,伊利等国产品牌堆放得整整齐齐,而像惠氏等洋奶粉则被扫荡一空。“大家都在抢购,有些品牌缺货情况持续两三天了。这款产地爱尔兰的惠氏启赋卖得特别好,这是最后一罐了。”销售人员介绍道。一家代购德国奶粉的网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德国、荷兰等地超市的奶粉都被快被搬空了,这几天卖得特别好,比之前的销量翻了至少一倍,”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对国产品牌信心不足,是由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当时危机处理不当,放大了国产奶粉的负面印象。如今,奶粉海淘、代购的热潮,则是源于洋奶粉在境外价格相对在中国大陆便宜。

“近期虽然洋奶粉品牌状况不断,但市场占有率上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最好的反垄断利器是国产奶粉自强。

难撼恒天然垄断地位

据媒体报道,中国超过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恒天然占了其中九成。同时,恒天然也是中国市场上超过70%的配方奶粉基粉(浓缩乳清蛋白是该基粉的主要原料之一)的供应者。

艾格农业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恒天然耕耘中国市场多年,跟中国的婴幼儿配方企业关系密切,要这些企业再去找其它供应商谈很麻烦,而且在产品质量和持续供货能力上也不如恒天然有保障。

显然,恒天然在中国进口奶源方面已形成垄断地位,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而消费者也对主动“自首”的恒天然表示好感,“国内的奶粉事故哪次不是通过媒体或者质检部门曝光出来的?”正在抢购奶粉的顾女士说道:“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三鹿想方设法地隐瞒,还是股东恒天然站出来的。而且,国内奶粉出事都是人祸,国外的是天灾。”

陈连芳坦言,恒天然最终能将污染源追溯到一根管道,中国企业很难做到这个程度。恒天然这次发现的肉毒杆菌,全球都没有企业会做相关检测,中国国标也没有相关检测项目,通常企业不会主动费力、费钱去做这项检测。目前,对于国内大多数乳企而言,能保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已属不易。

小企业生存堪忧

从“三聚氰胺事件”至今,进口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从30%提升至超过50%,在一线城市这一占比甚至超过80%,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价格高昂的进口奶粉,甚至不惜辗转从海外代购原装进口奶粉。

“对于国产奶粉,需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其实,有些国产奶粉质量非常可靠。”曹明是介绍,目前上海有四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均采用国家认可的干法生产工艺,奶粉主料的基粉从新西兰进口,乳清粉从法国进口。每批进口原料都进行索证,查看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对于每批原料还要进行检测。

“婴幼儿奶粉生产过程中,生产工人全副武装,车间的空气净化达到10万级(每立方米少于10万个尘埃颗粒)以上。”曹明是形容,“这和药品生产车间一样。”现在,上海乳品企业都建立了各自的检测中心,不同于以往常规项目检测的化验室,检测中心可自测国家要求的66项指标。

今年,乳业政策频出,不仅从质量监督上加强管理,还着力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3版)》(征求意见稿)。可以说,这是中国奶粉史上最严苛的细则。乳业研究员宋亮直言,目前国内的127家乳业有一半将无法达到标准或将退出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细则意在扶持优质企业,淘汰实力弱小的中小企业。审查细则称,奶粉生产企业,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的生产条件,不予生产许可审查;以婴幼儿配方乳粉或基粉为主要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没有完整的干法工艺,不予生产许可审查。

“这样的审查是应当的。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像企业内设的检测中心里的设备,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一整套下来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这不是普通的食品单位能够承担的。”曹明是对年底的这场大考非常期待。“婴幼儿奶粉不是谁都能做的。”

今年6月,工信部提出鼓励兼并重组,未来两年内将培育10家营收超过20亿的大型企业,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据报道,乳业兼并重组方案细则已制定完成。行业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培养一批大型的企业,有助于提高国内行业集中度,向国外奶粉行业格局靠拢。小企业被淘汰后,一方面行业安全隐患减少,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带来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国产价格劣势

“大家海淘、代购境外奶粉,很重要的原因是价钱便宜。一罐合生元在中国售价三四百元,300%的利润,这相当于毒品的利润!”曹明是惊呼道。

8月7日,国家发改委开出中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罚单。合生元等6家外资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高额的罚款数额却仅占这些公司一年销售额的3%-6%,可见其中暴利几何。

至于境外奶粉便宜的原因,曹明是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国外有最高售价限制。“奶粉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食品,所以海外一些国家规定这类特殊产品的利润最高值。而在中国,企业拥有定价自主权。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就频频涨价。”

陈连芳表示,奶源成本的差距对国产品牌更是挑战。国产品牌强调自控奶源,每吨3.8万元,而外资品牌可进口原料奶粉,每吨价格不到3万元,最高差距达每吨1万元以上。

成本差距或源于中国散养式的奶牛养殖模式。国内的奶农想要建立100-300头规模的家庭牧场,既缺乏发展资金,又没有筹融资的门路。国内奶牛存栏1000头的牧场,大多配置员工30-50人,人均养殖20-30头,比起国外人均养殖水平超过100头,效率低下,人工工资却不断上涨。

此外,国内奶牛养殖单产水平较低,平均仅为5吨/头左右,即使在此基础上单产再提高1-2吨,未来几年市场对牛奶的需求仍有缺口。近年来,国内乳企一直在积极引进国外的纯种荷斯坦奶牛等优质牛种。

“近期虽然洋奶粉品牌状况不断,但市场占有率上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王丁棉表示,此次受受恒天然事件和发改委处罚影响的几家洋奶粉品牌占到了国内奶粉份额的六成以上,虽然头顶上的“光环”有所黯淡,但依旧实力强劲,国产乳企想要与之展开竞争还要依靠自己产品的质量。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