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国不会有单纯的页岩气革命


发布时间:2013-08-02 14:49:5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中国页岩气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至少需要5-10年时间。页岩气的规模化或将成为可能到来的中国整个新兴能源革命的一部分。”

近期,中国页岩气开发又掀起了新一轮热潮。6月中, 达集团、百勤控股公司、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公司等5家企业与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正式签约,拟投资40亿元建设页岩气勘探装备制造、页岩气开发利用和开采服务等4个重点项目,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山东也正计划将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东营、青岛、烟台、潍坊、德州打造成五大页岩气装备制造基地;湖北鄂西亦在组织开展页岩气勘探工作……

6月24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国土部正积极筹划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工作。据称第三轮招标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启动,招标规模或超前两轮总和。

不过,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杂志采访时均认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距产业化和规模化尚有相当长的距离。当前,各地包括资本市场的追捧,炒作成分偏大。而过早的乐观,甚至为了政府补贴盲目蜂拥进入,风电和光伏的产能过剩就是前车之鉴。

产业化规模化尚远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全球可采页岩气储量超过187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约占总量的20%,为36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一,相当于美国(24万亿立方米)和加拿大的储量总和。中国国土资源部也预计国内可采页岩气储量达25万亿立方米。

2012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普遍预计中国将在近年内超越美国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但国际油价的波动以及原油供应问题让中国为此付出高额代价。鉴于美国近年在页岩气开采技术上的突破,并为之带来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中国对页岩气革命同样充满期待。

但外媒分析称,中国在充分利用其页岩气庞大储量的道路上,面临着一些非常重大的障碍。其一是水。开采蕴藏于地下深处的页岩层中的页岩气,目前唯一方式是采用水力压裂技术,这需要大量的水,而中国已经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二是中国缺乏将页岩气从开采处输送到人口密集地区所需要的管道基础设施。然而,最关键的障碍可能是中国缺乏水力压裂技术。

受阻于技术问题和成本压力,中国页岩气勘探速度较为缓慢,目前仅拥有页岩气井90多口,勘探开采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而美国每年钻8000口页岩气井。中国页岩气钻井周期和成本分别是美国的3倍和10倍。去年3月中国出台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2015年将实现页岩气规模化生产,当年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力争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超过600亿立方米。但目前,业内的共识似乎都认为中国无法达到这个目标。

北京方面曾试图通过公开招标页岩气勘探区块,引入竞争并吸引新资金,但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项目取得商业成功。

卓创资讯能源分析师王晓坤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目前影响中国页岩气开发最大的两个因素,一是技术,二是风险太高。“页岩气开发是一个投资回报期非常长的项目,其风险非常
高,因为一方面技术比较局限,另一方面实际可采量和勘探量也可能有差距。因此第二轮招标结束后,有作为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中标后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尤其对一些资金不是特别雄厚的企业而言,很难承担这种风险。”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教授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和其他集中式的能源勘探开发模式不太一样的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是从一些中小公司开始,向规模化方向拓展。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前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才到现在的规模化发展。中国页岩气发展在未来5年内不太可能产生实际的产业增长效应,可能带动的也只是勘探开发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一些产业,离产业化和规模化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而且中国的地质条件、资源状况和美国差异非常大,“中国在这方面花上10年左右是必须的,而在这之前,它还仅仅只能算是一种新兴的能源技术,连产业都算不上。”

避免类似光伏的惨剧

为了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近年来,中国在政策层面对于页岩气行业陆续出台了多项利好。

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将页岩气设为独立矿种,页岩气勘探开发不再受油气专营权约束。2012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同年11月,财政部发出《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未来三年内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补贴,其中中央补贴0.4元/立方米,地方财政也可给予适当补贴。

从2011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先后两次以招标方式出让页岩气探矿权。2012年底,国土部进行了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第二轮招标20个页岩气资源区块,吸引到三大国有油企以及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和非油气央企等近百家单位参与角逐。

今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公告称,油气田企业从事煤层气、页岩气生产以及为生产煤层气、页岩气提供生产性劳务,缴纳增值税可与开发石油、天然气一样适用17%的税率。

密集出台的扶植政策激发了企业的极大热情,市场也迅速作出反应,去年页岩气概念成为市场上的新热点。不过,通过国土部招标获得页岩气探矿权的非油气企业中,目前绝大多数还没有开始对其获得的页岩气区块进行实质性的勘探,有的企业甚至开始打退堂鼓。

吴力波教授认为,公开招标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风险由市场主体共同承担,“如果再像过去那样由政府主导投资,其实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将来页岩气产业发展起来后容易形成新的垄断。”

她同时表示,在一种新兴能源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时,适当的扶持也是应该的。但不能过度追捧乃至捧杀。

“目前中国页岩气发展最大的困难在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成本上能够与传统气源进行竞争是关键,否则,即便政府进行补贴,这种补贴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政府补贴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企业降低风险成本控制的意识,它们将政府补贴当成一种诱饵,很多企业是为了政府补贴而先进入,至于未来会否有收益并没有考虑得很清楚。”吴力波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称,前期的太阳能光伏产能急速扩张,包括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导致并网瓶颈特别突出,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政府补贴后,企业就一窝蜂地上,最后导致了不可持续的没有足够需求的状况。

不过,对这一观点,王晓坤并不认同。她认为,和风电、光伏等不同,页岩气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国家在探矿权招标方面也是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一些资金实力不是特别雄厚的企业更多选择观望,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尽管在投入,但积极性不会太高,只有在有成功案例后,才会刺激一些企业更多地进行投入。

吴力波还表示,传统能源部门已经被三大油企垄断,页岩气作为新兴能源,且受到国家鼓励发展,因此使得很多民营企业趋之若鹜。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将来的管输问题,不可能通过压缩天然气进行公路运输,那样势必大大增加成本,肯定将依赖于现有的中石油、中石化的网络,也不可能自己去建。而管输网络怎样开放,石化巨头是作为第三方开放它的管网,还是与民企共同进行利益分享,后者如何实现输配成本的最低?其间机制都有待探索。

而对于影响页岩气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价格因素,吴力波认为,目前国家在天然气价格改革上的思路,是希望能够达到反映市场供需状况的目的。但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如果价格定得过高,利用规模也不会扩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煤炭等污染排放较高的征收重税,然后通过财政支付转移的方式,去补贴清洁能源的生产,一方面刺激清洁能源利用,使其规模扩大后成本下降,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整个社会对环境的补偿机制。这是最优的价格策略。

“但目前中国价格改革没有一盘棋的考虑。放开煤价征收重税,最重要的问题是电力部门会反弹严重,目前没有放开电价和任何有关电价改革的讨论。必须有一揽子方案,必须把电价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只是新兴能源革命的一部分

在吴力波看来,对于页岩气发展的判定,还需站在国内外能源环境和国家大的能源体系的角度去看待。

“页岩气的发展环境相比当初光伏和风电刚刚起步时要更为复杂。页岩气目前的竞争者很多。太阳能光伏成本下降很快,特别是大型光伏系统,另外国内已有的风机制造能力、光伏产能怎么消化?”

吴力波分析说,而且从国际能源市场来看,目前不是一个趋紧的状态,竞争性能源的价格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发展页岩气是不利的。“就像油价140美元时,煤制油被认为是好东西,但当油价一夜间跌到40美元时,这个项目立马就没法运营下去了。目前油价80美元左右,页岩气是有生存空间的,但当油价跌到60美元甚至更低,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如果没有加速的趋势,那么气价长期低迷是很可预期的。传统气源都在那边摆着用不掉,谁还会用页岩气呢?这里面存在着相当大的投资不确定性。”

吴力波认为,外界都在寻找概念,但对能源缺乏系统的认识,只是看到国家要发展页岩气,就作为利好向大家推荐,却没有看到中国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国其实并不缺乏能源。

对于中国而言,有很多更为现实技术条件更为成熟的选择。比如核电发展,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而暂停之后,经过去年的安全审查后已陆续启动,中国对沿海地区核电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投入非常巨大。虽然调低了核能中长期规划中到2020年的目标,但到2015年目标应该是可以完成的。

未来10年,中石油、中石化在海外的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数量也非常大。中国西气东输一线、二线项目,包括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谈判等也都在进行。另外,今年煤炭形势完全不一样,煤气压力非常大,在前期市场趋紧时产能扩张非常厉害,现在需求不足后产能还在那里。“因此现在是整个能源市场供应面相对非常宽松的状态。”

“总体而言,中国页岩气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至少需要5-10年时间。页岩气的规模化或将成为可能到来的中国整个新兴能源革命的一部分,而中国的能源革命是多元的,包括对太阳能光伏、风能、核能等的全面利用。页岩气不会是一枝独秀。”吴力波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