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空城危机在蔓延


发布时间:2013-08-02 13:17:12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最近,网上疯传美国商业内幕网站通过卫星地图曝料称,中国出现大批“空城”、“鬼城”、“睡城”,其中著名的有“天津滨海新区”、“河南郑东新区”、“鄂尔多斯新城康巴什”等等。
   
这实际上是去年的旧帖子,不知为何现在又被重新拿出来晒。或许是下半年城镇化规划出台在即,人们担心城镇化沦为新一轮造城运动,于是再唱一出“空城计”以示警惕?
   
平心而论,单凭这些卫星照片就断言中国空城连片,似乎依据不足。我也曾经通过谷歌地图查过美国一些地区的房地产情况,从高空拍摄的房子平面图来看,好像那光景也与中国上述城市空荡荡的情况差不多,但并看不出房子里到底住有人还是空置着。
   
不过,无论号称美国佬的卫星照片及其解读是否有夸张之嫌,对于中国已经存在事实上的空城危机,我却十分认同,不但认同,更觉得在即将到来的城镇化热潮中,应该予以高度警觉。
   
前不久,本刊曾就常州的房地产市场搞过一个专题报道,记者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是包括外来人口在内仅400余万人口的常州市,在原住民住房自有率几近百分之百的情况下,每年还以千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供应量推出,那么多的房子卖给谁呢?难怪有开发商表示,准备在今后十年中卖完手头的房子。二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地级市,已建和在建的购物中心竟然多达30处,记者在闹市区偌大的万达广场闲逛,里面冷冷清清,大部分商店只见营业员不见顾客。
   
我们未必就此认定常州已成空城(那期的封面文章标题,特意用了“常州,又一座‘鬼城’?”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假设),问题在于,常州地处经济发达的江苏,又离上海那么近,如果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后发城市,也难以消化过度扩张带来的后果,其他中西部地区又将如何面对急剧膨胀的城市空间?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如果倒果为因,超前大干快上,用拔苗助长的方式人为推进城镇化,就极可能造成大批不伦不类的空城。河南那个闻名遐迩的郑东新区我去过,新区占地150平方公里,由日本高人黑川纪章设计,投资巨大,规模空前,历经十年开发,产业和人口的集聚离预想的仍相去甚远。不错,在CBD核心地带,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十分洋气,可在那里驱车转悠半天却很少见到人影,已摘取中国展馆新锐奖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大门紧闭,静悄悄毫无声响。说是空城不像,说不是空城又很像,未来结局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屡被媒体视为样板的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生态城情况也差不多。从去年中已有人陆续入住那里,这个在建面积达到273万平方米的大型社区,晚上黑灯瞎火,亮灯率还不到30%。居民们普遍的反映生态城配套不完善,有居民形容目前的生活:“出门基本靠步行,看病基本靠百度,双休日基本靠沙发,假期基本靠网络”。仅有的一些商业配套,由于货品单一,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不少住户仍要到老远的塘沽去买菜。
   
地方政府对造成运动热情不减,自有如意算盘,最主要的是借此可以大搞土地财政。
一方面,在城镇化的名义下从农民那里低价拿地,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快开发为由转手高价倒卖出去,可谓左右逢源。有人根据《中国国土资源年鉴》所列举的数据,计算出从1989年到2010年全国卖地收入21年间从4.5亿元人民币飙到3万亿元人民币,涨了6732倍;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从2003年的1799.12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1.05万亿元,8年上涨了4.8倍。只要不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继续把城镇化变成简单的赶农民进城上楼,那将无法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空城危机还将无休止地蔓延下去。
  
 对一些官员来说,大规模的造城运动还是他们不可缺少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是他们向上邀功请赏的筹码,这是空城至今在三四线城市绵延不绝的干部考核机制上的原因。
  
追溯一些空城的由来,当初的规划、立项、报批,都明显超越当地经济发展、财政能力、收人水平、产业前景、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有的纯属好大喜功的产物。这些项目或已经媒体大吹大擂报道过,或已在上级部门面前拍过胸脯夸过口,或已有高层领导来剪过彩拍过掌,于是再也不能更改,就算实施过程中发现设计不切实际、功能华而不实、预算严重超标、财政出现亏损,也非硬着头皮玩下去不可。
  
这不是明摆着劳民伤财,浪费纳税人的宝贵银两吗?他们才不管这些,任期届满,到时弹冠相庆走人,留下烂摊子让后人来擦屁股,这就是空城越来越多的重要缘由。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