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现在开始广播?……


发布时间:2013-07-03 14:56:58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在传媒业大发展的时代,电影电视互联网,还有书报刊,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等等大行其道之时,还有谁在听广播?就在电视机不断普及的时候,就有人断言广播已经没落,或曰广播的时代已经去而无返,因此而变得无关紧要。是的,我们必须承认,广播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其独有的功能却无法替代。正是因此,聪明的媒体人已经和正在挖掘着、利用着、放大着这些独特的功能,为大众服务。
  
谁还在听广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驾驶者,出租车司机把广播当做工作伴侣,几乎须臾不能离。就是我们这些非职业驾车人,独自开车的时候,也永远开着收音机,不管是否注意聆听,只要感觉到身边有声音就会觉得温暖而不再孤独。应该说,汽车的普及使广播再度辉煌。人们开始重视广播,下力气去做节目,一些聊天的、搞笑的脱口秀节目应运而生,有时,人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为了听那没完的节目也还要在车上再坐一会儿。正因为有那么多忠实或不那么忠实的听众,才使得广播在传播资讯的同时实现了商业价值。更因其价值而使其在诸多媒体中依然保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广播始于1923年,据说是由在华经营电讯业务的美国无线电商人奥斯邦开办的,应该算作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每晚播音1小时,目的是为了推销收音机。因为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不久就停止了播音。但中国毕竟有了广播。自此,中国的广播事业大致经历了民间自办、国民政府官办以及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广播。其中,中国在大力发展对广大国民广播的同时,用力较多至今仍发挥着重要外宣作用的,是国际广播电台的建立和发展。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用日语广播,标志着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创立,此后,随着电台的发展,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61种语言全天候向世界传播,是全球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传播机构,拥有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手机等五种媒体传播手段。2011年,每天累计播出节目3000多小时,全年收到境外听众来信预计超过300万封。
  
我们这代人或者我们上一代人,实际上是伴着广播的发展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孙敬修爷爷的故事讲大了两三代人,刘兰芳、袁阔成的评书号称为“静街王”,曾几何时,《岳飞传》一开播,接上大大小小的孩子一律飞奔回家,就是为了不错过这个节目。中国有大事发生,广播一定发挥着最大的作用,比如开国大典,多数人是从广播里听到了那句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热血沸腾。1970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发表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伟大思想,也是通过广播传遍了千家万户,激动的不仅是中国人民,更有那第三世界的各国人民。三个世界的划分至今依然是指导中国外交外宣的大政方针。
  
在互联网时代的广播,自然也搭上了这一新的通道,所以,广播就不再仅仅是时时的,若想听什么,再没有错过一说,想听什么可以在网上时时找得到,可以反复的听,比录音机来得还方便。
  
当然,中国的广播要发展,要进步,还要经过大力度的改革,除了要将广播深深植入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还要加强市场化运作,用市场的杠杆撬动、平衡原有资源的配置,挖掘新的资源,同时,加强监管,特别是要建立中介服务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
  
我们相信,在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今天以及未来的明天,传统的传播手段广播一定会焕发出新的青春,带给我们的一定不仅是满意,更是惊喜。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