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数字音乐收费时代结束?


发布时间:2013-05-06 10:50:2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付费音乐需要创作者、唱片公司、渠道商(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与音乐网站)和用户找到分享经济利益的平衡点。

下班到家,和往常一样,孙俊打开酷狗音乐,想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突然发现,下载高品质的无损音乐(APE或FLAC格式的音乐)不再免费了,即便是无损音乐的在线试听也要开通VIP,费用是10元/月。他想起最近闹得纷纷扬扬的“音乐正版化和付费时代来临”的消息,不禁感叹:看来这就是前奏,以后可能没有免费的午餐了。

“付费时代来临”的消息源于近日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声称,从7月1日开始,音乐版权将正式走向正版化,网络音乐将正式开始收费。他透露,各大唱片公司及各大主流无线音乐平台大部分已经签完协议,目前唱片公司联盟、网络平台等都在做最后的工作,同时政府还将注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

近日,易观智库发布了《2012年中国移动音乐行业年度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提到在去年年底,三大国际唱片公司、唱工委已经与QQ音乐、百度音乐、多米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国内主要的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达成协议,在今年共同推进向用户收费的服务模式。其中收费形式主要以包月服务和单曲下载收费为主。易观智库表示,相信随着行业的共同推动,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将逐步走向用户付费时代。

就收费一事,本刊记者向QQ音乐了解情况。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音乐网站收费计划,其尚未接收到任何政府部门的正式通知。恒大音乐总裁宋柯向媒体表示,收费的确是趋势,但至今没有确切消息说一定会在7月1日开始收费。

谁来买单

据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7亿潜在付费音乐消费人群,如果按照30%月活跃度、每人每月贡献10元计算,加之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未来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至少将达到数百亿元。

近几年来,“数字音乐下载免费时代结束”的说词不绝于耳,但是始终难以成真,一位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无奈地向本刊记者表示:“没有多少人愿意为网络音乐付费”。在互联网全民化的这十几年来,“音乐下载不要钱”的概念已经渐渐植根于网民心中。孙俊告诉记者:“我宁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找盗版,也不想付钱给网站。”

像孙俊这样的网友不在少数。一份关于音乐下载收费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八成网友反对收费。如果实行音乐下载收费,多数人选择“在线试听但不下载”或者“从朋友等其他渠道分享音乐”,“继续在这些网站付费下载音乐”的比例不到一成。一位网友提到,“现在的歌都有MV,在视频网站上不仅能听歌,还能看。先不说音乐播放器这么多,想全部统一,很难;音频统一,视频不统一也没用。一旦收费只能是自取灭亡。”

酷我音乐曾尝试收费,用户付费率不足万分之一。倡导收费的谷歌音乐搜索服务在去年9月下旬退出市场。当时,一位网站高层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我们付给唱片公司100万元版权费,最后只能从用户收到几千元使用费,网站怎么活?”

知名音乐人钟声曾表示,在国外,非法下载可以直接判刑,而且罚金很高。一位大学生非法下载了31首歌曲,赔偿了67.5万美元给唱片公司,相当于每首歌2万多美元的罚金。

事实上,数字音乐下载收费的法律支持的确不给力。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去年两会上就提出“我国著作版权法应针对兴起的数字音乐进行修改”提案。但随后出台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引起巨大争议,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录音制品首次出版3个月后,其他录音制作者可以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条件,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音乐作品制作录音作品”,多名音乐人集体签署了联名书信,呼吁相关部门“听取音乐界的呼声,修改有关条款”,7月,在修改草案二稿中此条规定被删。

还有网友指出,《著作权法》规定了公众的“合理使用权”,也就是说,著作权人以外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使用其已经发表的作品,并且不用向其支付报酬。其中,“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那么,出于这些目的,网友是否就可以免费下载听音乐呢?

“下载到终端收听肯定不属于合理使用范围!”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高富平向记者解释道,因为这已经构成了对作品的复制。不过,在线收听则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

“我们已交了流量费、宽带包月费,还帮网站赚了广告费,如今还要单交一笔下载费,这不是重复收费吗?”网友的忿忿不平得到知名音乐人小柯的认同,被收费者不应是网友。互联网的精神是分享,网站靠分享他人音乐,左手引来网友、右手引来广告客户,被收费者应该是音乐互联网站。

“但这最后还是由消费者买单。”高富平坦言,当下网络发展迅猛,音乐创作人的收益难以得到保护,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看来,如果价格合理的话,下载收费也是应该的。但就现状而言,用户没有付费下载的习惯,要想一下子在中国推出付费下载还是比较困难的。

主推低价包月和优质收费

对于用户关注的收费标准问题,高晓松并没有透露,只是表示“具体消息由行业发布,可以确定的是,收费价格肯定是非常非常低廉,品质高得多”。

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袁惟仁回应收费价格时表示,网上听歌“10块钱以内我都可以接受”。此言一出,语惊四座。孙俊感叹:“10块钱一张专辑已经够贵的了,一首歌这个价钱,那还不如买唱片划得来”。记者在音像店里看到,一张正版流行乐唱片的价格一般在30元到70元不等,一张专辑大概10首歌左右,平均下来一首歌的价格在3-7元。

记者了解到,现在中国数字音乐行业的收费方式除了少数网站如虾米网采取点播收费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包月制,还有一种是针对高品质音乐作品下载收费。前者以唱吧、多米音乐和豆瓣音乐为代表,具体费用为每月8-10元不等,半年或一年付费可有折扣,免流量费。后者以QQ音乐、酷狗音乐和百度音乐为代表,需每月付费10元成为绿钻会员或VIP用户,即可下载高品质音乐,对于普通音质的音乐仍然免费开放。

易观智库分析师李艳艳认为,就目前而言,价格越低越能让市场接受,有了这个起步,随后市场就能有进一步发展。“当然,这需要各家厂商进行成本核算等综合考量后做决定。”多位业界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低价包月应是下载收费的大势所趋,这个费用预计在10元左右。

“数字音乐下载收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比较可行的是进行用户分层,渠道商(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与音乐网站)应该考虑,哪些用户愿意为怎么样的音乐付费,比如一些发烧友就愿意为无损音乐掏钱。”李艳艳如是说道。

然而,在当下收费模式并不健全的市场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网友发现漏洞分享经验:“可以登录百度以后,保存到云,然后在云里面进行下载,系统会弹出各种品质供你选择,这种方式得到的高品质音乐暂时还不收费。”此外,本刊记者还发现,旧版本的酷狗音乐仍能免费试听和下载高品质的无损音乐。

纵观全球,国外收费音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Spotify、Emusic等音乐网站为代表,采用移动互联包月付费的模式,免费版会时不时插播广告,而付费版的歌曲则质量更佳。二是以苹果的iTunes音乐商店为代表,用户可以在音乐商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免费试听一小段,若要下载,按次收费。李艳艳表示,这就离不开苹果公司的技术贡献。在中国,像京东只有音乐商店但没有下载端,两者模式不尽相同,技术壁垒的突破至关重要。

分账是关键

关于实行音乐下载收费,孙俊还向本刊记者质疑:“渠道商、唱片公司和音乐人的账怎么分?如果钱都被前两者拿了,音乐版权还是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音乐人仍然很难生存。”

李艳艳告诉记者,付费音乐需要创作者、唱片公司、渠道商和用户找到分享经济利益的平衡点。虽然收费尚未正式开启,但音乐人究竟能从中获得多少收益,已经成为了唱片公司、词曲作者、以及歌手艺人最为关心的话题。

每首曲子一元或几元的收费看似不高,但考虑到绝大多数网民下载的音乐都有几百上千首,恐怕加起来将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能不能收到这笔巨款和如何管理这笔天文数字,在渠道商和唱片公司之间合理分配恐怕都非易事。李艳艳说,渠道商到底收了多少钱,过了多少手,分给了哪些唱片公司,目前并不是那么透明,这需要一套数据系统。

据统计,日韩版权方在数字音乐产业拿的分账比例多达90%,台湾地区则为60%。而在欧美地区,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音乐付费已经超过了实体唱片,成为音乐产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其最为重要的网络平台苹果iTunes,每下载一首单曲0.99美元的收入中,有七成最终流向了内容拥有者,苹果只占三成,这大大促进了音乐人的积极性。

反观中国市场,长期以来音乐人和唱片公司只获得了总收入的2%,以2012年为例,340亿的音乐工业产值中,内容生产者收入不超过10亿,这正是中国的音乐产业最为根本的问题。

上述《报告》表示,版权内容是移动音乐的关键资源,对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移动音乐的产业链中,唱片公司整合艺人资源是与渠道方博弈的关键筹码,但由于目前唱片公司资源较为分散,渠道方单独与各家唱片公司签约版权内容,导致唱片公司话语被减弱。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线音乐不管收费与否,都不是挽救中国唱片业最核心的因素。拯救音乐产业,关键在于产业链条上的分账模式是否可以得到优化。在音乐创作者穷困潦倒、唱片业人士纷纷转行的大背景之下,合理调整产业分账比例才是拯救音乐产业的命门。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