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铁娘子”经济政策余威犹在


发布时间:2013-05-06 10:27:28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即使已经离开唐宁街23年,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还是对现在的英国有很大的影响。

当玛格丽特•撒切尔还是英国首相的时候,她对英国经济做出了一系列改革。现在,撒切尔夫人已经去世,但是她的一些经济措施依然能够影响到英国人的经济生活。

“在她长达11年的首相生涯中,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称她的改革措施为塑造一个‘撒切尔的英国’。”英国评论家乔纳森•弗里德兰德(Jonathan Freedland)说。“但是当我们环顾四周,我们发现,即使‘铁娘子’已经离开唐宁街23年,我们依然生活在‘撒切尔的英国’里。”

这种延续至今的影响给英国人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坏处,这也解释了人们对她的去世有着从欢喜到哀伤的不同反应。

购买权法案:让百万人有自己的房子

《购买权计划》(The Right to Buy Scheme)是撒切尔夫人1979年上台后所着重研究的条例之一。它在1980年作为《住宅法》的一部分生效,赋予了安全租赁的承租人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以一定折扣购买下其所租住的地方政府出租住房(council house)。

这项法案是撒切尔夫人最受欢迎的变革之一,因为它帮助很多英国中低收入者取得住房所有权。

帕特森一家是这个法案的第一个受益人。1980年他们在伦敦Harold Hill地区的租房到期,正当他们因为找不到新住所而发愁的时候,《购买权计划》出台,让在这套房子内生活18年的帕特森夫妇能够以8315英镑的低价买下这套房子。

撒切尔夫人亲手签订了购房协议并将钥匙交给了帕特森一家,现在,这套住房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8万英镑。

尽管工党政府在1997年降低了优惠力度,尽管有批评家认为这助长了人们的投机交易行为,造成了英国政府建住房资源的紧张,但不可否认这项法案为很多英国人带来了便利。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约300万的英国人通过这项法案获得自己的住房。

2013年3月,英国政府通过表决,延长《购置权计划》的实施时间,未来会有更多的英国人享受到撒切尔夫人的遗产之一。

信用卡大繁荣:危机的种子
在撒切尔夫人入住唐宁街10号之前,英国人护照中专门有一页来记录他们带多少现金出境。

撒切尔政府在上台后没多久就将这一页从护照上永远地撕下来,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税制的改革,增值税逐渐取代了营业税,在短短几年内,基础税率从30%降到25%,最高税率从60%降到40%。

税收降低让商家有了更大的余地去接受“赊账”形式的支付。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撒切尔政府也放宽了对信用消费的限制,促进了信用卡的快速发展。80年代,英国的信用卡消费比70年代增长了3倍,同时也将“你只能借到你薪水2.5倍的贷款”的个人贷款限制也被扔到了窗户外面。

这在当时提高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也吸引了大量外资银行入驻伦敦,为伦敦金融城的发展打下基础。但是有很多人认为现在英国现在的经济不景气与撒切尔时代的“信用卡大繁荣”有着密切关系。

“现在的英国人平均年花费是人均年收入的6倍。” 乔纳森•弗里德兰德说,“我们在撒切尔时代养成的消费习惯导致了现在国家和个人的沉重负担。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无力控制贷款的增加,这是英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私有化:最大的成就

80年代早期的经济衰退让撒切尔政府有了充足的理由来将国有企业和资产私人化,原本的目的是在不增加税收的情况下提高政府收入,但最后却成为撒切尔夫人最成功的一项措施。

“撒切尔最大的一个成就在于她改变了人们对于英国经济系统运行的认识。”曾在撒切尔内阁中担任就业事务部长的谭柏德勋爵(Lord Norman Tebbit)表示,“现在有很多英国年轻人不知道电力、水路、航空、电信等产业在他们出生之前是由国家操纵的。现在,私人公司基本上已经占领了英国国内大多数的行业。”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校长约翰•维克汉姆勋爵(Lord John Wakeham)认为私有化带来了一个“更好的英国”。他说:“尽管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是几乎所有经历过私有化的行业都发生了好的变化——因为有竞争的存在,它们所提供的产品和价格更低,也能为员工带来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薪水,也有像维京航空和沃达丰这样的名企诞生。而且国家无需将更多的纳税人的钱投入到运营这些行业之中。”

而且私有化除了在1992-1996年经历过衰退之外,似乎成了英国执政党的“必杀技”。即便是工党也在这方面大做文章。而现在的卡梅伦政府更是有计划让警察部门私有化。

个人养老金: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崇尚新自由主义的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与其靠国家不如靠自己”。在她执政时期,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

1988年以前,英国约有1100万人(占总工作人口的一半)必须要将自己薪水的一部分(最高为2/3)上交给国家养老金,而如今,私人企业里几乎已经看不到这种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私人养老金——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薪水的一部分交给金融机构作为个人养老金,金融机构可以将这部分钱拿去投资,而当个人退休时,甚至是有需要时,可以按照自己所缴纳的养老金份额、金融机构投资回报和退休年金来领取退休金。

这原本是一项取代回报率低、程序复杂的国家养老金制度的一剂良药,但是由于退休年金的下跌,它现在的作用变得十分微妙。1988年,英国的退休年金普遍在15%左右,如果这个基数维持不变的话,一个从那时开始缴纳个人养老金的英国人到现在只需攒够10万英镑的养老金就可以每年领取1.5万英镑左右的退休金,但是实际上,现在的英国人要攒够28万英镑的养老基金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这让个人养老金看起来像是为富人准备的。实际上,英国只有20%的人能做到这一点(攒够28万英镑的养老基金)。”英国Better Retirement Group总裁比尔•巴罗什(Bill Burrows)说,“这与当初创造个人养老金的目的相背离。我们原本的构想是让所有英国人都能有富裕的退休生活,但是现在,有三分之二在私企工作的人几乎不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存钱。”

金融大爆炸:毁誉参半

1986年10月,撒切尔夫人开始了一场名为“金融大爆炸(Big Bang)”的金融改革,对股票交易放松了限制。

这场改革带来的视觉上的变化就是人们不用再呆在拥挤的大厅里,靠冲着别人大吼来完成股票交易,人们只需电视屏幕、电话线以及后来加入的电脑就能完成股票交易。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简化股票交易程序,消除股票经纪人和交易商之间的界限,取消证券交易最低佣金,允许价格竞争等等。在金融大爆炸后,原本发展缓慢的伦敦金融市场迎来了新生,很多美国大型证券商入驻伦敦,极大地增加了伦敦金融城的规模,使它击败欧洲其它城市成为世界上又一个金融中心。

这一改革还为私有化等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便利。

“人们常说‘金融大爆炸’创造了一种‘巨额财富文化’以及金融行业的高收入,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英国亚当斯密斯研究院主任伊蒙•巴特勒(Eamonn Butler)表示,“放松金融监管打开了新的市场,让更多的资本进入英国,使企业能够抓住更多的机会。”

不过,现在英国的金融危机也被认为是“金融大爆炸”的副作用。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奥加尔(Philip Augar)说:“监管的放松让危险也随之增加,1987年就曾出现过资产泡沫破裂,2008年的危机是一次更严重的逆转。金融大爆炸令我们螺旋式地滑向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