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有多少地沟油可以重来?


发布时间:2013-04-01 14:24:52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与“正规军”低廉的收油价格相比,尤其是一些小型餐饮企业当然愿意将这些废弃油脂卖给出价更高的“非正规军

最近,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旺有点忙,他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大多数是一些餐饮企业和食堂的负责人咨询关于安装油水分离器的事情,这对于这家在上海属于唯一以“收、运、处”为一体的“正规军”来说,可是个好消息。这有利于提高废弃油脂的回收量,改变以往“吃不饱”的尴尬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450万吨“地沟油”。上海市容环卫局和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的调研数据,目前上海每天“地沟油”产生量约为60—70吨。而另一方面,作为政府指定仅有的两家招标单位: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绿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因常年无油可用,经常处于半开工状态,地沟油流向成谜。
按照2005年实施的相关规定,在上海的餐饮企业须将废弃油脂出售给政府指定的收运单位,经过处置企业再加工之后,将“地沟油”变为生物柴油。然而,由于社会上存在不少“非正规军”,他们纷纷以高价回收这些废弃油脂,再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和包装,重新流入一些餐饮企业,登上百姓餐桌。
也正是发现这个回收机制存在的缺陷,被称为治理餐厨垃圾史上最严“地沟油”管理办法:《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在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取消了产生单位缴纳垃圾处理费的规定,实行收运单位向产生单位进行收购,从而避免产生单位将餐厨废弃油脂转卖给非法渠道,大大降低了地沟油重返餐桌的几率。
同时,还提高了对地沟油的处罚金额。根据新《办法》,非法处置废弃食用油脂的处罚金额上限提高至10万元;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这份最严“地沟油”的管理办法能否阻截废弃食用油脂从产生、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乃至流回餐桌的“黑色产业链”呢?为此,近期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上海仅有的“中器环保”和“绿铭环保”这两家具有收运资质的企业,以还原“地沟油”收运和处置的正常路径。
中器的起死回生
近日,本刊记者来到位于奉贤区星火开发区的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器环保),该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四周皆是农田和其他工厂企业,鲜有居民小区。
放眼望去,偌大的厂房区域内矗立着大小不一、近10个储气罐,它们是专门用来储备经过加工之后产生的生物柴油。据介绍,从废弃油脂来料加工到生物柴油的产生,必须经过近10项处理工序,才能提炼出达标的生物柴油。
2005年,上海中油洁能环保有限公司与日本大器株式会社共同投资4000万元成立了中器环保。而实际上,中器环保常年亏损,其员工由2010年时的70多人一度缩减至不足30人。
“在2011年之前,中器环保属于中日合资企业。当时该厂每天‘吃进’的原料少,经济效益很差,常年亏损。”在该厂内,一位相关负责人向本刊记者坦言,2010年中器亏损780万元,企业生存难以为续,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恰在此时,张学旺瞄准了这个商机,他的企业原本是长期以废弃油脂收运为主、占据上海当时收运“正规军”的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具有丰富的收运经验和资源。“当时我就想,如果能成为‘收、运、处’为一体的环保企业,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将更大。”张学旺告诉本刊记者,2011年他果断购入了中器当时正在转让的股权,成为中器的一位新“当家人”。
张学旺“上任”之后的实施了一系列“重头戏”,比如试点“回收、运输、处置”为一体,拓宽了业务范围;推广油水分离器,收效显著,目前上海有100家味千拉面、130—140家麦当劳等餐饮企业已经与中器签订了协议,安装了油水分离器,后者因此获得大量的废弃油脂,包括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老油”。
据介绍,餐饮单位产生的废弃油脂主要为3类:反复煎炸使用的老油;洗碗等废弃的泔水油,残留在下水管道的地沟油(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为了能回收和处置更多的“地沟油”,“正规军”不得不出奇招制胜。譬如,中器环保推出以免费服务置换“地沟油”的举措,吸引了不少餐饮单位加入。
“从去年1月起,我们开始尝试与麦当劳等一些大型的餐饮单位签订协议,由我们上门为其免费安装油水分离器,以此置换这些餐饮企业的废弃油脂,”近日,张学旺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在没有安装油水分离器之前,我们一直都回收不到足量的废弃油脂,更别提老油了。
据介绍,油水分离器的出油口一般都安装在餐饮企业厨房内,并设有双重锁定,外人根本无法进入厨房偷盗包括地沟油在内的废弃油脂,这能有效降低地沟油重新返回大众餐桌的几率,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系数。
果然,张学旺所说的“以服务换油”方法就收效显著,例如中器在2012年共回收15000吨废弃油脂,而在2010年仅1000吨,足足提高了15倍。经过一系列举措之后,中器从2010年亏损780万元减亏至2011年的580万元,企业开始“起死回生”。
“绿铭”何去何从?
另一家具有“地沟油”收运资质——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铭环保)生存岌岌可危。
“以前,收购油量不够,每年都没有达到1万吨的处理量。”绿铭环保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常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比如从2007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处置废弃食用油脂仅1400多吨,月均处置的地沟油不足30吨。因此,绿铭环保一直因收不到足量的“地沟油”而处于半开工状态,资金紧张。
迫于资金的压力,当时绿铭环保董事长叶正尧四处寻找资金,几经周折,他找到了金典资产董事长范斌,并将绿铭环保51%的股权转让。现在,绿铭环保主要控股者变为浙江金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也变为范斌。

叶正尧期待范斌改变绿铭环保亏损的命运,范斌没有让他失望。2012年4月,范斌找来了新的合作者——荷兰SkyNGR,并与其签署了向其提供航油原料协议,因“地沟油上天”而名声大噪。

其实,绿铭环保并未掌握“地沟油上天”的核心技术。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对于航空燃油而言,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只是半成品,它们还需要进行技术处理,才能变成为真正的航空燃油。虽然,目前国内企业普遍掌握了将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的技术,却缺失从生物柴油加工成航空燃油的核心技术。

对于“地沟油上天”之举,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并不靠谱,他们认为不如将生物柴油用于其他交通工具则更实际。“除了航空燃油以外,生物柴油的用途很多,还可作为车用燃油、船舶燃油,可利用范围较大。”对此,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杨建斌告诉本刊记者,生物柴油是环保型燃料,其排放气体的颜色呈白色,对空气无污染,其售价也并不高,而唯一的缺点就是:当气温低于5—6摄氏度,易结冻。

“其实,只要在车辆中适量添加一些生物柴油,就不会结冻,俗称为生物调和油。目前在中器环保的100多部工作车辆上都率先使用了生物调和油。接下来,我们将在上海的市容环卫部门全面推广,让越来越多的环卫车辆都使用这种环保燃油。”对此,杨建斌很有信心。

当然,杨建斌也不否认,生物柴油在推广过程中,还是遇到过许多困难,很多人并不接受和理解,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适应和接受期。他因此呼吁,应该学习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即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使用生物燃油的车主一定的经济补贴,以此鼓励更多的车主积极使用环保燃油,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20—30%餐饮企业未申报
上海是全国率先对废弃食用油脂进行全过程监管的城市。据悉,2005年上海市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个《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明确本市绿化市容部门负责餐厨垃圾(含厨余垃圾、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的管理,建立了监管体系。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此,市绿化市容局与上海大学联手成立专项课题研究结果表明:据估算,2012年上海市废弃食用油脂总产生量约2.4万吨,日均产生量约60—70吨。
 
“虽然废弃食用油脂的申报、收运与处置量基本平衡,仍有20-30%的废弃食用油脂产生单位未参与申报,以小型摊贩和食品流通现制现售为主。”针对这一现状,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坦言,废弃食用油脂数量不上报、瞒报和非法处置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小型的餐饮单位。

据他透露,在对8700家餐饮企业的废弃油脂申报量的调查时发现,其中大型餐饮单位的申报比例约为70—80%、中型餐饮单位的申报比例约为50—60%,而在小型餐饮单位的比例不足30%。由此可见,小型餐饮单位普遍存在瞒报、漏报、少报、不报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这与“地沟油”回收价格密切相关。

据悉,与“正规军”低廉的收油价格相比,尤其是一些小型餐饮企业当然愿意将这些废弃油脂卖给出价更高的“非正规军”,导致产生瞒报、少报或者不报的现象,部分地沟油流入“黑作坊”,从而重新登上百姓餐桌。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地下市场,含油量在90%以上的地沟油收购价格已经达到5000—6000元/吨;老油价格达到7000—9000元/吨;泔水油的地下回收价格达2000—4000元/吨。而根据中国食用油网的报价,沿海一级豆油现货在2012年7月报价为9500—9600元/吨,与“精炼”后的地沟油每吨6000多元的价格相比,仍有3000多元的利润空间,这正是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驱动力。

他进一步分析,而且,在“地沟油”进入食用油的利益链上,各个环节各得利润不均。比如,目前泔水的每吨售价3000元,收油的中间商每吨卖4000元,加工成色拉油后,油企按每吨6000多元的价格出售。在这些环节中,收油商的利润最高。其他环节,每吨也就是三四百元利润,或者更低一些。

“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必要的价格补贴机制调整废弃食用油脂的源头收购价格,遏制废弃食用油脂流入地下市场。”他如是说。

借鉴国外经验

我们不妨可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

据介绍,日本的收运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统一收购”。上世纪60年代,日本曾大规模爆发“地沟油”问题,政府及时实行了高回购价政策,严格的立法和执法,加上政府主导回收,使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治理。

日本每年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及家庭厨房中会产生大量废弃食物油,但按照日本政府要求,所产生的这些废弃食物油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也不能随意排放或卖给不法分子,必须交由政府特许的专业公司进行回收,回收后可以高价卖给日本政府,政府则将“地沟油”提炼成柴油,作为垃圾车的燃料,有偿提供给回收公司使用。

如果一旦发现或者发生类似“地沟油”的废弃食物油流入市场,那么企业或者家庭将受到法律严惩,肇事企业甚至为此破产倒闭并很难翻身。为了避免废弃油脂回流餐桌,日本在废弃油脂中添加蓖麻油,杜绝二次食用的现象发生。

在回收环节上,日本的食品加工厂、餐饮业等排出的废食用油不能直接导入下水道,而是冷却、过滤装入制定容器交由有相关执照的搬运企业和处理企业搬运处理。废弃食用油脂排放企业必须同时和搬运企业、处理企业签订书面合约。在整个排放过程中,排放企业必须确保废弃食用油脂的质量。

随后的运送过程中,排放企业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确认和记录,搬运企业必须按照合约准时准确运送到位,并且承担相应责任。

另外,为了方便市民,在日本,许多回收公司会在一些老百姓常去的商店、便利店、花店、咖啡店等公共场所设立一些回收点和回收桶,方便市民丢弃废弃油,回收公司则会每天定点回收。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