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从“伙伴”到“最大威胁”,北约对俄定位为何打脸式转变?


发布时间:2022-07-03 11:17:58    来源于: 观察者网

摘要:日前北约峰会推出的新“战略概念”中,除了对华立场阐述引发广泛关注外,对俄战略定位也十分有趣。在今年的文件中,俄罗斯被称为北约“最大且直接的威胁”。但讽刺的是,2010年通过的北约上一版“战略概念”中,…

日前北约峰会推出的新“战略概念”中,除了对华立场阐述引发广泛关注外,对俄战略定位也十分有趣。

在今年的文件中,俄罗斯被称为北约“最大且直接的威胁”。但讽刺的是,2010年通过的北约上一版“战略概念”中,包含了这样的文字:“北约对俄罗斯不构成威胁。恰恰相反:我们希望看到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有着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

从“伙伴”到“威胁”,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北约对俄定位的打脸式转变?

除此之外,这次峰会的一大主要议程是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事宜。土耳其在会前最后一刻“放行”,北约6月29日发布公报宣布,成员国已正式同意邀请芬瑞入约。与此同时,普京发出警告,如果北约在芬兰、瑞典建立军事设施,俄将“以牙还牙”。

芬瑞何时能顺利入约,俄罗斯的“以牙还牙”又意味着什么?从2019年就把“致力于加入北约”写入宪法的乌克兰,未来有“入约”的可能性吗?接下来北约和乌克兰将会是一种什么关系?

俄乌冲突还在继续,中俄分别被北约界定为“系统性挑战”和“最大且直接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扩充北约快反部队规模,从当前大约4万人增至30多万人。这一举动将对欧洲安全格局和全球安全格局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进行深度解读。(关于北约涉华部分,参看:北约为“续命”瞄准中国,我们该如何反击?)

观察者网:您认为,这十年间是什么导致了北约纲领性文件对俄定位的一百八十度转变?


截图自北约2010版“战略概念”

李海东:这里面反映出北约“战略概念”的两面性。

2010年里斯本峰会通过的“战略概念”中关于俄罗斯的界定很有趣。按道理来说,北约确定的目标10年之后应该可以实现,但是结果却是相反的。这说明北约“战略概念”本身出了问题。在刚通过的新“战略概念”中北约把中国界定为“系统性挑战”,十年之后是否会出现中国成了北约的“战略伙伴”的那种局面呢?

北约两版“战略概念”的对俄定位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原因是,美国和欧洲在这一问题上有很大的战略分歧。

对于欧洲国家而言,俄罗斯是搬不走的邻居。从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历史人文及身份定位等角度来说,俄罗斯与欧洲是相互难以割舍的关系,俄罗斯历史上的数位沙皇就来自于德国。

从美国角度而言,俄罗斯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伙伴。美国在冷战后推动北约东扩和北约转变之时,始终对俄罗斯持有高度的警觉和对抗意识,因为作为军事联盟的北约如要继续存在并持续加强功能就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对手或敌人。当时的许多欧洲国家不愿把俄罗斯看作对手或敌人,那美国怎么给北约“续命”?北约扩员进程一轮一轮地推进,如果不把俄罗斯当做一个明确对手或敌人的话,怎么顺利实现扩员进程呢?实际上,在过去30年几乎所有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也客观上与美国对俄定位相匹配,这使得北约冷战后沿着反俄方向演变的轨迹十分明显。

北约2010年的“战略概念”中对于俄罗斯的定位,反映出来的是北约内部诸多老欧洲国家的声音,对俄罗斯的“伙伴”的定位当时在北约内部讨论中显然占了上风。

(责任编辑:河田)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