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老外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3-02-05 13:33:08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就在中国富豪和中产阶级对西方国家趋之若鹜,纷纷移民的同时,却有一批西方人不惜放弃清洁的环境、民主自由等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中国,是什么因素驱动他们来到这里呢?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对于我们打造“中国梦”,建设自己的软实力又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几位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

在中国得到重用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上海拥有中国第二大的外国人和海外华人群体,达到104300人,其中有超过50%的外籍人口纯粹为了工作来到这座城市。

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人就业中心主任孙豪德说:“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间,来上海工作的外籍人口快速增长,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根据孙的说法,在上海的外国人平均停留21个月,其中大部分来自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

今年26岁的加里•威廉姆斯此前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市担任银行的客户经理,他后来决定放弃这份高薪的工作,转行做设计和媒体方面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这些行业更刺激,更能发挥他的创造力。然而在英国,没有相关学历和专业背景的他很难找到向往的工作,所以他决定来中国寻找机会,他说:“在来到中国的第一个月,我就找到了一份动画设计师的工作,现在各方面都很适应。”

“在这里,交给我负责的项目都很棒,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这是我在英国都不敢设想的机会,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

其实对于许多外国人而言,中国提供了在本国得不到的工作机会。来自英国的托马斯•马克在上海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说:“尽管我不会中文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我还是找到了这个不错的工作,这对发展我的技能和丰富我的简历有很大帮助。老实说,在英国,我不可能获得这么好的实践机会。”

不惧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在一些中国人比较担心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上,这些外国人则显得平和许多,表示不需要对此过分担心,更不会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离开中国。

托马斯说:“我不担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刚到中国时,我的确不太适应中国的食物,出现了胃痛甚至过敏的症状,但调整一下饮食习惯就好了。我觉得中国的伙食太便宜了,4英镑就能吃到一顿大餐,我对此很满意。”

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这个国家全部的现实,每一个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都能有喜欢上这个国家的理由。

从事市场传播的美国人克丽斯塔•彼得逊说:“我喜欢中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里的节奏很快,这让我感到很刺激。我觉得中国人很有趣,文化很多元,生活很丰富。我可以很方便地体验中国和国外的两种文化。”

来自英国的建筑师安迪•克肖说:“尽管有时会令人沮丧,这里生活工作的好处远超过不利因素。中国人对我很友善。同事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现在把上海当作了自己的家。有时文化上的差异会造成些麻烦,但中国的快节奏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我推荐大家都要有出国工作的经验,每天去尝试一些不同的新事物。”

身为自由职业者的英国人杰奎琳•道恩说:“中国正在迅速变化,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地方,这让人感到很兴奋。西方国家虽然对中国仍抱有成见,但这些都比不上中国年轻一代的聪明才智和为美好未来奋斗奉献的精神。”

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社会接触颇深的乔伊•克劳福德表示:“我个人比较喜欢和尊重中国的文化底蕴:忠诚和荣誉感、培养和维持人际关系、重友情而不是一纸合同、重人品而不是他有多少钱。”

打造“中国梦”
对于是否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上,老外们都觉得中国还需要在“软实力”建设上多花功夫,打造自己的“中国梦”这样才能留住和吸引更多真正一流的人才。

对于什么是“中国梦”,托马斯•马克说:“中国梦首先不是西方化,虽然中国现在有很多的问题,但最终都会变好,中国要坚持自己的特色,这也是它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当然有些地方需要改革,我觉得中国政府的官僚作风和繁文缛节需要改变,比如简化外国人办理银行业务和签证的手续。”

乔伊•克劳福德则表示中国梦就是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为每个人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