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电影产业成功转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02-05 13:18:35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在我童年的家——肯尼亚的内罗毕,很少能找到供人们消遣娱乐的地方,我只记得儿时经常去的两个电影院,那里的观众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富裕家庭。有时候,在非洲居民区也会搭建起大银幕为当地穷人播放户外电影,都是一些来自美国或英国的经典电影。这些非洲居民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银幕,但我知道他们基本上听不懂台词。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外国人则要幸运许多,除了市内的电影院,我们还可以驱车去内罗毕郊区的两个汽车影院观赏最新的电影。

当然,要享受汽车影院的舒适,自己最好有车。对于那些坐巴士来的观众,他们只能坐在距离较远的看台上来观看这块长35米、宽20米的银幕。但真正的享受在于坐在自己的车里和家人及朋友一起,通过车上自带的扬声器收音并观看外面的电影,同时聊天、开玩笑甚至一起唱歌。我们还可以在车内用餐。无论天气如何,这样温馨的场景都是带女友出来约会的完美选择,或者兄弟聚会的好去处。

但是,这些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往事了。那时的好莱坞统治着世界的娱乐业,而电视对美国以外家庭的影响还很微弱。我记得很清楚,1966年世界杯决赛(结局是英国队获胜)时,身在肯尼亚的我们因为没有电视信号,只好一家人挤在收音机前,听BBC(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噼里啪啦的评论。然而这一切在短短几年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后来的发展表明,传统的电影产业受到了三种新兴娱乐媒体的冲击。首先,电视得到普及,最初是黑白电视机,但很快就有了彩色电视机。由于电视画面技术的提升、新节目风格的开发和电视频道的增多,人们开始宅在家里看电视,而不是去电影院看电影了。此后又出现了家庭点播系统,观众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电视频道或者当地影院固定的节目安排。最后,电影业还不得不面对家用电脑和卫星电视的双重冲击,特别是网络上提供的海量娱乐内容,无远弗届,随时都可以轻松收看。现在,拥有三到四台电视机和几台电脑的家庭并不鲜见(包括我家在内),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观看自己喜欢的内容。

那么,曾经辉煌的电影产业看上去应该是穷途末路了,但他们还是生存了下来,难道不是吗?

对我来说,这是商业界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之一。各大制片商和电影院线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必须创新,以应对观众不断变化的口味和观影习惯。他们并没有消亡,相反,他们迎合了市场。他们不得不制作更大规模、更精彩的电影,开启了电影大片的时代。为了吸引不同族裔的观众,孟买的宝莱坞和香港的邵氏影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电影播放技术和院线本身也在变化,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电影播放机制和为此专门打造的放映厅,为观众带来家庭娱乐难以企及的观影体验。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但幸好有观众的支持。现代社会的人,不再满足于阅读、观看戏剧或去跳舞,他们开始回归电影院,把看电影作为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观众群不断扩大,每个人用来看电影的时间也在增加。换句话说,电影产业不仅没有被取代,反而迅速崛起成为高品质娱乐享受的代表。

我现在住在英国。在这里,我们有幸在家里就能看到各种优秀的电视节目和电影。(我住的小镇没有电影院,最近的离我们也要30分钟的车程)。除了转播奥运会、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莱德杯高尔夫球赛、环法自行车赛,英国电影制作人还热衷于拍摄反映异国人文风情的纪录片,这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此外历史类的剧集,如《傲慢与偏见》、《圣城风云》和《唐顿庄园》都令英国观众穷追不舍。

令人高兴的是,有迹象表明:我们还变得更国际化!在我记忆中,英国播放的电影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和英国本土,偶尔会有澳大利亚甚至法国的电影。然而最近这种状况开始发生变化,我们的电视频道开始播放来自瑞典、丹麦和意大利关于犯罪题材的剧集。此外,印地语、孟加拉语、中文和许多其他语言的卫星频道都已经在英国落地。航空公司也开始赶这股潮流,飞机上播放的电影越来越多元化。(对此我非常欣喜:在飞往亚洲的途中,我就看了一部中国的历史剧)。

所有这一切变化,对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来说都是件好事。我相信这仅仅是新时代的开端,电影产业将迎来新的繁荣,全球各地观看电影的人将不断增长。中国的电影人要利用好这个机会。我期待在英国的电视上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节目!

(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总裁)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