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曹稼桢:牛肉干的生意经


发布时间:2013-01-04 17:27:24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曹稼桢认为,合理借用外脑和外力,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做自己的主业,这是老字号企业发展成功的经验之一。

在上海静安区的康定路上,有一处毫不显眼的食品专卖店,每天顾客却络绎不绝,原来这就是已有74年品牌历史的上海立丰食品专卖店。

然而,这些顾客并不知晓,这家年销售额达近5亿元的民族品牌的办公楼竟然就在隔壁的楼层上,其办公场地紧凑而简洁,除了简单几件办公家具之外,在有限的办公区域内还专设立了一间食品展示厅,分类摆放着立丰牛肉干、猪肉脯等食品,看上去琳琅满目,井井有条。

作为立丰食品有限公司的“掌门人”,曹稼桢与该企业共同携手走过了三十三载,在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转变之中,他亲眼见证了立丰的发展和蜕变。

要采访曹稼桢很不容易,因为他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尤逢下半年的销售旺季,他的手机更是响个不停,凡事事必躬亲,这是他与其他国企领导的不同性格特点。

面临市场经济竞争和挑战,曹稼桢如何盘活这家老字号企业的?为了寻找答案,《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近日专访了曹稼桢,分享了他的企业经营之道。

曾经衣食无忧

有一些老上海人知道,立丰的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公成南货店”,后改名为上海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商店,主要经营广帮土特产,并自产自销广式腊肠、广帮烧烤熟食等产品。1990年10月,上海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商店更名为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

曹稼桢告诉本刊记者,立丰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自建国之后至1985年的4月30日之前,当时国家实行票券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第二个阶段是从1985年5月1日至1996年10月4日立丰搬迁;第三个阶段就是从立丰搬迁之日至今,立丰品牌曾经辉煌一时。

在计划经济时期,副食品、日用品等商品都需凭票供应。曹稼桢如数家珍道,永久牌自行车、宝石牌手表等上海老字号品牌,当时这些都属于稀有物资,由政府统一配给和调配。其中,立丰牛肉干特别受欢迎,老少皆知。

作为食品类产品,立丰牌牛肉干成为当时上海华侨商店唯一的指定加工厂商,该商店是当时专门供应凭外汇券兑换商品的部分特优人群,其产品的质量、等级和品牌都是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精心挑选的,根本无需企业自己去找市场。

但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在1985年4月30日上海正式取消票券制,迈入市场经济时代。这对于长期依靠政府的立丰来说,独立面对完全陌生的市场,开始有点慌了。
 
就在那个时期,1979年外地插队的曹稼桢返沪进入了立丰食品公司,他从基础岗位做起,因工作表现出色,只用了短短5年,他就被上级提拔为立丰的掌门人,身兼总经理和董事长双重身份,肩负着发展和壮大这家老字号企业的重担,他压力颇大。

市场不认人,更不讲情面。说干就干,曹稼桢立即放下身段,他带头走街串巷调研市场,以摸清市场方向,准确找到自己产品的定位。经过一番摸索,企业与市场的环节打通了,企业的血脉自然就通畅了,立丰很快恢复了元气,变得生机勃勃。

企业搬迁销售锐减七成

天有不测风云。此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1996年10月4日,地处南京西路靠静安公园东侧的商店地块要建造地铁二号线车站,在此“盘踞”已长达58年之久的立丰不得不动迁。

这对于这家老字号企业来说,犹如致命一击。

“这次动迁,使企业失去了地段和零售优势,年销售锐减70%,过半数的职工都面临下岗。这也意味着这家老字号企业将有可能从此在上海版图上消失。” 曹稼桢坦言,当时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他不舍得就这样轻易放弃,毕竟他和老一代立丰人一样,都对这个品牌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当时,曹稼桢面对103位职工迷茫的面孔,他做出了一个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承诺:立丰的牌子不能倒;立丰的队伍不能散;立丰的员工一个不下岗。为了实践这三项庄严的承诺,性格倔强的他毅然带领着全体员工踏上二次创业的征途,硬是在市场上“杀出”了一条生路。

“由于动迁,原有的商场和厂房等生产资料都没有了,怎么办?” 曹稼桢用一句话总结:不找市长找市场。很快,在他的带领下,立丰制定了一整套缜密的企业振兴策略:首先租借厂房作为企业立足之地,开设仓储式超市;再通过走市场,搞调研,制定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龙头,以商办工为依托,发展现代商业”的品牌创新战略目标。

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字号的产品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事实证明,曹稼桢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在2001年,立丰率先推出了方便、卫生的真空包装鸭肫肝、鸭舌和鸭翅,尤其是立丰牌真空包装鸭肫肝等产品上市以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企业经济规模迅速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立丰产品由当初的10多个品种,100多个规格迅速发展到现在的8大系列400多个产品和规格,逐步形成了产品系列化,生产规模化的新格局,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名列上海同类产品市场第一名。

开设第一家品牌专卖店

曹稼桢介绍,在2000年前,立丰的发展目标是千方百计让产品进入卖场、超市,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卖场、超市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各种营销费用持续增加,资金流速趋缓,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在这种情况下,立丰转变原有经营方式:即在继续扩大卖场通路的同时,又增加品牌专卖店等新型经营业态。2001年,在徐家汇港汇广场的“上海阿拉街”开出了立丰第一家专卖店,方便顾客选购,果然收效显著。如此,立丰食品连锁专卖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地迅速壮大。

曹稼桢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立丰在上海的专卖店和专卖柜共有150多家,逐渐形成了专柜、加盟和KA专柜等多种业态形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2010年上海召开世博会期间,立丰公司成为世博会特许生产商,立丰生产的8个礼盒11个散装产品入选世博会特许产品,立丰32家门店成为世博会特许经营门店,其中一款由立丰公司生产的“上海情怀”礼盒荣获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质量奖”。

市场认可了立丰品牌,荣誉接踵而至。从2006年起,立丰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名列上海市场同类产品第一名。立丰牌多个产品连续九届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立丰牌商标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著名商标”。

不盲目扩张将走进知名网购平台

作为海派食品文化的代表品牌,立丰的战略发展目标要走出上海,面向全国。与外界的猜测相反,立丰的经营战略是稳中求胜,坚持不盲目扩张。

“一旦扩张过快,就会带来产品质量、管理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坚持稳步扩大的战略方针。”曹稼桢透露,为适应网购时代的发展,立丰与一些知名的电商合作,比如京东、一号店等购物网站,利用他们成熟和稳定的网络销售平台,扩大立丰品牌的销售渠道。

曹稼桢认为,合理借用外脑和外力,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做自己的主业,这是老字号企业发展成功的经验之一。譬如,立丰就邀请专业策划公司做品牌策划,而不是自己组建策划团队,因为前者更加专业,这能够为企业节省不少精力和时间,主攻主业。

为此他举例说,台湾凤梨酥的品牌策划很成功,使得这个品牌闻名遐迩,值得借鉴。他总结道,现在有不少企业都会步入一个误区:不会借用外力,什么都要自己干,从而忽略了自己擅长的领域,结果得不偿失。

当然,立丰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顺风,遭遇了重重困难。在2007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立丰产品的成本价也居高不下,销售量出现下滑。怎么办?曹稼桢的对策,“要市场,不要利润。”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宁可放弃一些小利益,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最难得的是,作为一个国企的“统帅”,曹稼桢喜欢竞争,他认为只有竞争才会促进企业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按照他的计划,今后立丰将继续研发更多的新产品,瞄准白领午餐和晚餐的市场,扩大产品的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