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道格 古斯利:中国离“中等收入”尚远


发布时间:2013-01-04 16:13:50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对中国来说,人均GDP达到13000美元才是考虑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

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上台已有时日,从对反腐的强势表态到新南巡重燃改革热情,人们仿佛又回到了80年代改革初期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岁月,人们都在预测新领导人会为中国的未来做出怎样的谋篇布局?而在美国,奥巴马总统竞选连任成功,政府团队也将走马换将,面对即将坠入“财政悬崖”的威胁和经济复苏不振,新的经济决策团队又将把美国带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院长道格•古斯利(Doug Guthrie)。

中美两国都处在改革的关节点
在古斯利院长看来,2012年11月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因为在这个月,中美两国政府换届接踵而至,在中国,习近平被确认为中共最高领导人,而在美国,奥巴马总统则竞选连任成功。虽然两国领导人不同的换届方式凸显了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但这两国却都承担着相似的使命:增加人民的福祉、缩小社会不平等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

古斯利院长指出,从战略层面来看,目前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是: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领域的变化正在威胁西方和中国传统的治理模式。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中美两国都需要进行重大改革。两国领导人必须在有限的任期内依赖有限的资源进行改革,而在全球贸易相互依存的今天,这两国改革的成败与否必然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而从具体问题的层面来看,这两个国家需要解决的难题正好相反。美国缺乏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并且过度开发金融衍生品——过度消费导致的经济杠杆化程度过高。与之相反,中国烦恼的是消费不足和过度投资,并需要在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面对这些问题,中美两国需要从何处着手改革呢?古斯利院长解答说,美国具有成熟的市场和司法体系,市场规则高度完善,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制度改革,而是政策层面的调整——解决脆弱的财政状况、缩小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增加就业、改善医疗和日益恶化的基础设施。而中国的当务之急主要是:设计和实施下一阶段的制度改革,以维持经济增长、减少社会不平等、消除市场扭曲因素、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和打击腐败。随着中国进一步城市化,老年人口和中产阶级的增多,中国新领导层的挑战不仅是满足其人民的就业需求、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善治理并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中美发展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针对美国“财政悬崖”周而复始的出现,古斯利院长批评说,民主的短视弊端让美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税收减少的同时福利待遇却在增加,这必然引起慢性财政赤字,美国人的后代被迫为这一代人的过度消费买单。在中国,一党制有效地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增长,但它现在必须解决猖獗的腐败问题和国企扩张对私人部门的排挤,提高创造力和创新在经济中的比重。

在中美两种发展模式比较的问题上,古斯利院长认为,中美两国体制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各有长短,两国都需要对自身的体制扬长避短,对此,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这两个国家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在国家与市场间做取舍,而是如何找到国家与市场的互补性。国家的作用体现在它对产权的界定、保护和判决,而市场的功能则体现在它对产权的分配和激励机制。

第二,两国必须在短期利益和长久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相互依存,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在维护统治精英利益的同时,照顾到弱势群体、全球化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长远要求。

第三,两国最大的问题既不是腐败也不是不平等,尽管这两个问题最为突出和普遍,实际上,机会平等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中国,机会平等主要体现在对产权的尊重。对土地所有权不透明、不公平的划分和分配,加上国家垄断和繁琐的官僚体制,导致市场被严重扭曲,从而滋生腐败和不公正现象。中国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加强其法律制度,保护财产权利,同时限制国有大企业的比重,扶植中小企业。大家期望新上任的习近平能解决经济失衡问题,增加社会包容性,并遏制地方性腐败。在美国,机会平等则要求连任后的奥巴马努力创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医疗保障体系,尽快走上经济复苏的轨道。

最后,古斯利院长还大胆预测中国经济还会有20年的高增长期,他评价说,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距离所谓的“中等收入”水平还有很大距离,对中国来说,人均GDP达到13000美元才是考虑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