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硬着陆VS软着陆


发布时间:2012-08-07 14:23:18    来源于:中国经贸聚焦 刘超

摘要: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意味着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世界的关注。当其工业生产、住房市场和发电量在六月份出现大幅放缓时,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都会受到拖累。当中国央行决定放宽货币政策,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亚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中国的总理强调必须保持增长,他的话比许多欧洲领导人有关刺激增长的承诺都有分量。中国目前所受到的关注度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但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是凌乱不堪,中国经济的运行存在许多问题。投资浪费、不公平只是冰山一角。但外界对中国经济崩溃的担忧却是杞人忧天。就目前而言,为了“维稳”,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增长。积累下来的问题,会留给更聪明的“后人”处理。

“硬着陆”劫数难逃?
在“唱衰”中国的声音中,最有分量,措辞强硬的当属《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他认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消费需求相对较弱,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固定资产投资呢?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资依赖于一个不断膨胀的泡沫而不是实际需求。他还提到吹大泡沫的背后是信贷的快速增长,而其中大部分的贷款不是由传统银行提供的,而是通过无管制的“地下银行”提供的,这些贷款既不受政府监管,也没有政府担保的支持。现在的泡沫开始破灭,有必要担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真正到来。

美国斯米德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比尔•司米德表示,继美国和欧洲之后,中国的经济将会是下一个倒下去的巨人,中国的决策者必须允许“硬着陆”以重整经济。他说,重整经济虽然在政治上是困难的,但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第一的经济超级大国,就必须经历这样的阶段。

斯米德把中国今天的经济情况与19世纪的美国作比较,当时的美国遭受了18次经济衰退和3次大萧条。

“我们不断地重整我们的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建成了通往西部的铁路系统,引起了人们的兴奋和赞赏,而之后15年内,却没人乘坐火车。当时投资这些铁路债券和股票的欧洲人铩羽而归,”斯米德说。

“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经历了3到4年的大萧条,但到1890年,我们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他补充说。

当然,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比尼也免不了插上一脚,他认为中国将在2012年底进行领导人换届,使得领导人规避短期痛苦和政治代价,而更趋向于“饮鸩止渴”,采用短期即能收益的措施。他警告,这种“拖延时间”的做法是一种零和游戏,问题将会变得更大、也更为棘手,最终将走进死胡同。

“软着陆”一线生机?
未来资产投资公司针对唱衰中国的声音,提醒人们不要担心,中国不会是第二个欧盟。他们认为中国国内的宏观形势得到改善,“硬着陆”的可能性比较小。中国的通胀得到控制,针对小企业以及地方债务的问题,政府也出台了救助措施。 他们认为,即使中国地方债占GDP比率高达80%,比起大多数发达国家100%的负债率还是要低很多。由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新债券的发行,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基本上是稳定的。中国政府不存在严重的融资问题。

对于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未来资产的分析师在其展望报告中说:“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中国银行业的资产状况足以应对任何潜在的风险。”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储备金很高,足以覆盖不良贷款的风险,一旦出现贷款客户破产的情况,其偿付能力能够得到保证。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认为,中国不存在“硬着陆”问题,真正的风险是全球再平衡的问题。他说,中国过去一直依靠外需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现在是要警醒的时候了,因为全球消费有70%发生在经济发达国家,但今后不会再继续增长了,所以势必面临再平衡的调整。全球和中国一样,需要由监管部门作出更好的平衡,才能避免总体赤字或者是盈余过度等市场经济体系失衡危机。
未来,中国的领导者任重而道远,无论国际上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他们还有时间,中国经济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一步,但如何走好接下来的路是关键问题,未来的中国领导人必须更加聪明,拿出改革开放初期的魄力,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责任编辑:中国经贸聚焦 刘超)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