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全球最忙展馆


发布时间:2012-07-03 13:27:2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一旦建造多层的话,展览馆内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建筑柱子,而柱子会限制展台的设计,阻止人的活动空间。所以

这位长着一头棕色头发、蓝眼睛的德国人有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董汉友——意思很明显,他懂得并了解中国,希望成为中国的友人。他从18岁起自学汉语,如今已经成为一位标准的“中国通”。

他还是一个“工作狂”,疯狂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他感觉每天上班好像谈恋爱一样,满足并快乐。他说,“别人需要花费几年、甚至更多年才能达到的成效,对我而言只需几天就能体现,很有成就感。”

董汉友现在的身份是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此前他曾在宝马公司中国区代表负责展会工作,所以他经常喜欢用宝马来打比喻:我们要成为会展行业的宝马,成为行业的杰出者。至今,他仍保持着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风格,为员工、会展业内等众人所称道。

六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董汉友来到了上海,成为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外方管理者。其实,他从青年时代就与会展业结下不,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之后、汉语流利的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令人羡艳的工作,从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化工公司、德国驻日本商会代表处、宝马公司中国区域负责人,他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会展业这个老本行。

这位“中国通”亲历了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建设,见证了上海会展业的蓬勃发展。通过他和团队的共同打造,如今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是行业内的翘楚,其去年举办了32次展会,打破了世界纪录,获得了世界上最繁忙展馆的美誉。然而,随着上海虹桥国际会议中心的筹建,新博中心是否永远“天下无敌”呢?为了寻求这个答案,《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近日专访了董汉友,一探究竟。

CBF:新国际博览中心2001年开始建设,近日才宣布全面竣工,为什么扩建工程持续了长达十年之久?

董汉友:我们是从1998年计划、2001年开始筹建的。刚开始,我们并没有一个详细规划,当时我们的想法开始比较保守,初步计划先建造4个馆,每个馆是11500平方米,看看能不能租得出去。结果意外地发现,市场反应非常火爆。所以,第二年我们又建造了5号馆,迅速增加到6、7、8号馆……一直到今年初,因为没有土地了,我们无法再扩建了。如果有土地的话,我们一定还会扩建的。目前市场的需求量不断膨胀,我们的展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连2014年所有的展馆都已经预约满了。按照这个程度,今后参展商至少要提前2—3年才能够预约到我们的展馆,真可谓“一馆难求”。

此外,有一点我很感慨,在这十年之中,我们与参展商共同成长,随着他们需求办展的面积越来越大,我们扩建的展馆也越来越多。看到客户那么满足,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CBF:有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举办了32次展览,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展馆,是什么原因吸引了这么多参展商过来的?

董汉友:是的,这已经创下了全世界展会行业的最高纪录。相比之下,在德国的一些好的展馆一年内如能举办15—16次展览,就相当不错了。当然,交通是会展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海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好,尤其是世博和奥运会之后,上海又向前进了一步,甚至比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要好。

举例说,新博中心旁边就是磁悬浮站,如果一些公司董事长从国外飞到浦东机场,乘坐磁悬浮7分钟内就能抵达新国际博览中心,他们在新博中心参加演讲和社交活动之后,再乘坐磁悬浮回到浦东机场,整个过程只需几个小时,而这在其他地方根本做不到,包括德国。德国的法兰克福、慕尼黑都没有磁悬浮,远不如上海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酒店也是非常重要。参展商要参加展会,如果展馆附近的酒店质量很差,而好的酒店又太远,这就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下次就会考虑要不要再去了,从而影响展会的质量。

在新博中心旁边,已先后“诞生”了嘉里大酒店,卓雅喜马拉雅酒店等五星级、准六星级的酒店。同时,周边的交通配套也逐渐提高了,比如去年就建好了6个立体停车场、共有近5000个车位,足够应对像上海车展这样的大客流。

不过,到了晚上闭馆的时候,交通是个大问题,尤其遇到下雨就很麻烦,很多人打不到出租车,很烦恼。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已经与上海巴士出租车公司签约,采取补贴出租车公司的形式,让出租车司机能够多跑这里。另外,地铁7号线的一个出入口就设在W7号馆旁边,以方便参观者。

CBF:既然展馆面积不够了,那为什么不建造多层呢?上海有很多其他的展馆都是多层的,比如上海展览中心等,这是什么原因呢?

董汉友:新博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性的展馆,与其他多层的展览中心不同,在建筑设计上避免多层结构。因为一旦建造多层的话,展览馆内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建筑柱子,而柱子会限制展台的设计,阻止人的活动空间。所以,新博中心不会建多层的,这是它区别其他展馆的重要特点之一。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多层的展馆还必须考虑到重载量的问题,上层不能放过重的展品。

从这两方面来说,多层的展览中心自然会影响到会展的质量。我们新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充分采纳了三位德国股东的经验,不建造多层的展馆。所以,不管展品的重量有多重,我们都可以举办。比如,印刷机械、磨具机械、工程机械等,新博中心的空间利用率是最高的。

CBF:作为成功的会展中心,对周边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有多大?

董汉友:新博从原有的一片农田成为如今的“最繁忙的场馆”,对周边经济带动是非常大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们这里的经济带动比率是9.3,也就是说客户在我们展会上花1元钱,但在周围的住宿、餐饮、旅游等则花费9.3元。无论是在浦东、或者浦西,乃至在长三角地区,都能感受到新博的存在。

另外,中国人对于会展业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多转变。之前,人们对展会看得比较冷淡,很多参展商并不理解举办展会的重要性,感觉效果不大。但现在,中国企业的展台与国外的大公司一样漂亮,甚至更上一层楼,且一年比一年好。如果某一家企业、老客户因经费的问题不参加展会了,马上就会在行业内引起反响,易被人怀疑这个公司是不是倒闭了?所以,在新博举办展会俨然已成为企业展示的窗口和风向标。

CBF:上海也拥有很多其他的展览场馆,新博中心不是“独生子”,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上海将建虹桥国际会议中心,新博中心是否会感觉到压力?如何缓解这种压力?

董汉友:虹桥国际会议中心将要变成世界上第二大的展览中心,这的确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情况。不得不说,我们培养了很多展会,其规模仍在不断增长,虽然我们现在拥有17个展馆,如果按此继续发展的话,势必难以满足这种不断高速增长的需求,我相信虹桥国际会议中心建好之后,我们的压力反而会减少一些。

刚开始,可能有一定的竞争。但从长期来说,我们还是要合作的,这不会威胁新博的发展。我担心的一点是:低价恶性竞争。
倘若在一个城市有多个展览中心,如果市场需求量较高的话,经常会出现恶性低价竞争,这将严重影响展会的质量。为了招揽客人,各展馆之间会采取恶性低价竞争的方式,互相抢生意。我就曾经听过一些参展商发牢骚,比如在国外的一个城市会同时举办同样主题的展览,参展商如果参加其中任何一个展会,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所以最后参展商索性哪里都不去了。

而在德国展览中心的发展非常健康,因为在德国有展览中心的城市只有一个展览中心。虽然慕尼黑有多个展览中心,但都是同属于一个公司下面的,且一般都是国立的、市立或州立的,私人股份只占很少部分。极少出现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

虽然上海也有很多展览馆,但我们还感觉不到威胁,因为新博中心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优势很明显。同时,我们还与其他搞联动机制,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资源共同配置。比如,每年举办的家具展,主办方在新博中心和位于浦东的世博展这览中心分为家具和办公家具两个不同的主题,为了方便参观者,我们提供了穿梭巴士免费,免费接送参观者。


CBF:你曾说过,要把新博中心打造成为行业的“宝马”?这是否也意味着您的管理风格也是非常严格、甚至于苛刻的?

董汉友: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用汽车来代表行业的位置,我曾在宝马公司工作过,所以我喜欢拿汽车的品牌来比较。宝马不是普通的车,从质量、设备、形象和技术来说,它是杰出的,所以新博中心要成为行业的宝马。与宝马一样,我们要重视质量和服务,要有杰出的质量。现在很多展会希望能在新博举办,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即在新博举办的展会质量是很高的,很有档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已经达到了宝马的品牌效应了。

从管理角度来说,我认为员工要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这个很重要。并且,员工要具备在职位范围能决定一件事情的能力,从中寻找平衡点。当然,管理者要严格不死板,不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举动都受到了控制。绝不能因为员工犯错动不动就开除,这样的话,公司里的员工很快都被开除光了,我们要让员工从错误中学习和改进,这点很重要。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