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钢铁危机


发布时间:2012-07-03 13:20:33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归根到底,还是体制的问题。“坏的制度能把人变成鬼;而好的制度则能让鬼变成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这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铁矿石,用“壮观”两个字来形容也不为过——只见它们整齐地堆放在青岛港码头,静静地等待着被运往全国各地。

如此日复一日,青岛港风平浪静,未发生变化。

但这持久的平静突然被打破了。近日,有不少媒体报道:千万吨铁矿石滞留青岛港,大型矿砂船船主因为持续亏损而拆船;钢铁厂不再大炼钢铁,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局面很严重,中国经济已经遇到麻烦。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据记者了解,中国每年铁矿石进口量达7亿多吨,青岛港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港之一,占据中国总进口量约1/7。而作为炼钢的重要原材料,自今年初至今,铁矿石的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趋势,再难返180-190美元/吨的高价矿时代,供明显大于求。由此证明了一个事实:钢铁产能确实过剩。
 在这事实的背后,还存在一个重要的背景:2011年以来,全国房地产继续实行严厉的调控政策,商品房更是重点调控对象。商品房投资增速面临继续下滑的风险,导致全年商品房钢材消费继续低迷,或出现负增长。

有数据显示,虽然2011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出现了短暂上涨,但是从三季度起市场需求开始走低,钢材价格率先下跌,之后延续弱势至今。根据中钢协数据统计,今年5月下旬中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5.96万吨,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6月产量预计在195万吨附近,将进一步下降。  记者探访青岛港
这是青岛前湾港铁矿石运输车的入口道卡。

按照路人的指引,记者来到了青岛前湾港内的堆场,只见铁矿石堆成小山丘般,场面蔚为壮观。与之前的想象不同的是,铁矿石的“个头”并不大,如同指甲般大小,呈铁锈红色。记者在实地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有十几辆卡车陆续进入,大多数来自济南、日照和威海等附近,以散户居多。

 “这一车可拉4吨铁矿石,我们挣点辛苦钱。”在路旁,记者遇到一位来自济南的货车司机朱大勇,他正蹲在地上抽烟,打算好好休息一会。在闲聊中,朱大勇告诉记者,他们的老板是在济南当地做小型钢铁生意的,顺便转卖一些铁矿石,但今年的生意很难做,很清淡。朱大勇指着不远处的物流公司说,那里有很多运输车队,建议记者可去了解实际运输情况。
 
果然,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运输车队,青岛港的卡车入口处安置了几十家物流公司,为运输车辆的司机提供一条龙服务。其中,一位来自济南某物流公司的员工小刘告诉记者,他们车队每天平均有几十辆运输车、每月达数百辆卡车到这里来拉货,近期总体的运货数量略有减少,大概是因为到了淡季的原因吧。
 
为了进一步了解前湾港的库存情况,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码头入口处。记者同时注意到,入口的道路上设有一条坡道式的电子称重器,能自动为每一辆运输车“称重”,精确显示货物的实际重量。
 
“我们这里每天大约有过万辆运输车进出,与往日相比,运输车数量略有减少,但相差不大。也许是港口建设多了,所以运输车辆分散了。”面对记者的询问,入口处的工作人员陈勇显得有一些吃惊,他告诉记者,前湾港区内的容量很大,还设有火车运输,不愁拉不完货,应该不会出现大量囤货现象。

 颇费一番功夫,记者终于联系上了青岛港集团公司的媒体联络人。他坦言,目前前湾港口库存处于正常水平,相关媒体的报道完全失实,他们正准备追究其法律责任。至于其他的,他就不愿意多说了,并拒绝了记者进一步的采访要求。
 为了得知真相,记者找到了一些权威数据来分析。根据钢铁网铁矿石港口库存统计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8日,全国30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9666万吨,较前一周增加95万吨,五周来首次出现回升,总库存也是三周来重新回到9600万吨以上。
 从分港口看,6月初铁矿石库存增加的数量重新超过减少数,有11个港口库存增加,10个港口库存减少。库存增量主要来自北方港口,北方港口库存多数维持平稳,但鲅鱼圈港口和京唐港库存增量明显,两个港口库存增量达到79万吨。华东地区港口库存增减互现,其中青岛港和日照港均增加20万吨,而岚山港和连云港分别减少36万吨和15万吨;华南地区港口库存多数有所变化,但变化量都较少。
 
而从铁矿石来源来看,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三大来源地总库存继续回升,其中来自巴西的铁矿石增量最大,较前一周增加54万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增量也继续增加,较前一周增加12万吨,来自印度的铁矿石小幅减少3万吨。
 
钢贸商:销售量减少1/3

铁矿石滞销了,生意骤然下跌,钢铁贸易商们都傻了。

作为钢铁的上游产业,铁矿石的价格波动较大。“现在的铁矿石采购打破了年度采购的传统方式,以季度和月度为主。目前每吨的价格在120-130美元左右波动,处于中间水平。而历史上的最低价曾经为每吨113美元,这与高峰期的每吨180-190美元相比,犹如过山车。”上海一家钢铁贸易公司钢铁部总经理黎民(化名)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他们有一些客户确实在青岛港囤积了一些铁矿石。
 
“今天的螺纹钢价格多少?市场价有无上升?”每天上班时,黎民都要打一圈电话,了解市场钢铁、铁矿石的价格行情,但每天他都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因为在他看来,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朝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了。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钢铁贸易的巅峰时代已经过去了。
 
除了铁矿石以外,黎民所在的公司主要销售以冷轧钢、螺纹钢等为主的钢材,前者供货给家电商;后者的客户则以房地产建筑商为主,现在这两类客户的数量骤减,客户的电话量也猛然减少。

 这几天,黎民和他的同事们很清闲,晚上还有精力熬夜观看欧洲杯足球赛,白天整个人显得懒洋洋的,打不起精神来。然而,这只是表象而已,真正让他打不起精神的是清淡的生意。记者看见,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仅有20多位员工,偌大的办公室显得空空荡荡。“最近我们不裁员就算万幸了,也不可能再招人了。”黎民双手一摊,无奈地摇了摇头。
 
黎民坦言,钢铁厂的上游产业是矿山,下游是钢铁贸易公司;而钢铁贸易公司的上游是钢铁厂,终端是客户。现在,作为这条产业链上的终端客户数量骤然减少,导致这条产业链发生了“地震”,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今年初至今,黎民所在的钢贸公司生意大不如以前,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钢材的销售量锐减1/3。而且,他悲观地预计,这样的状况至少将持续一至两年,甚至更长。看来,钢铁商们要做好“抱团”过冬的准备了。

 “2009年是钢材贸易最疯狂的时期,当时我们在上海的钢铁库存量就达200万吨,当时每吨利润高达300多元,而现在每吨钢材的利润仅为100多元,差距实在太大了。”黎民坦言,房地产业约涉及60多个产业,包括水泥、钢材等,首当其冲的就是钢铁业,尤为敏感。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大戏上演

值得一提的现象是,过去铁矿石的高价衍生钢铁的暴利,让这个行业急速膨胀、鱼龙混杂,市场管理紊乱,缺乏行业诚信,市场呼唤钢贸业必须调整。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在上海,集中了这样一批钢贸商,它们拿到银行贷款之后,进行一两笔钢材实质性交易之后,就把从银行融资而来的钱款投向了房地产业,这样来钱既快又多。”他告诉记者,其实这些钢贸商在银行的担保人、投资人都是一家人,甚至连银行内部的人都会被利益“收买”,这似乎早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而现在,到了不得不收手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业界普遍认为,钢价持续低迷与房产调控不无关系。
 
专家分析,2008年以后,由于库存量急剧攀升,中国钢材的库存中的一部分都用于了抵押融资,投向了房地产等行业。而随着调控的深化,游离于主业之外的钢贸资本开始回撤。为归还银行贷款,部分钢贸商选择兜售先前囤积的融资性库存,这股力量与需求下滑叠加,配合造成了钢市疲软。
 
钢铁的产能也与之密切相关。
 
通过一组数据可见中国钢铁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吃惊: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了建国40多年的梦想;2003年,中国钢铁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亿吨;2008年,全年钢铁产量达到5.02亿吨。2009年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全球,在全球钢产量同比大幅下降的同时,中国粗钢产量却创下日产量的“历史新高”,全年产量达到约7亿吨,这个严峻的数字摆在了人们面前,不禁令人担忧。
 
这种担忧正是指当前钢铁企业产能过剩。业内人士坦言,这几年钢铁业盲目投资,使得钢铁业陷入困境,这是造成钢铁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钢铁业兼并重组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此为大势所趋。为此,国家的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比如《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已经提交国务院审批,有望今年9月出台;《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公之于众。征求意见稿设定的六道准入门槛使300多家钢厂被兼并重组、退出市场。 如此,钢铁业整合硝烟燃起。
 
近期,此类重组案例陆续上演:河北钢铁集团完成重组,问鼎全国钢企产能榜之首;历时近两年,攀钢与鞍钢的重组方案近<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