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信用卡危机预警


发布时间:2012-04-06 10:30:02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银行暴利的背后,其企业治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其中信用卡的安全隐患一直令人担忧。

去年,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那句“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还在“余音绕梁”,3月2日,在2012上市公司企业治理论坛上,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陈爽先生则自嘲了一把:“光‘大’是不行的……我们的盈利可以少点,但诚信一点不能少。”的确,银行暴利的背后,其企业治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其中信用卡的安全隐患一直令人担忧。

最近,网上有传银行内部人员曝出:信用卡不用密码其实更安全,凭密码消费的交易,银行方面概不负责,如果未设密码,则可以赔偿部分损失,此言论一出来立刻引起广大信用卡用户的猜疑,信用卡市场的金融安全遭遇信任危机。危机远不止这些,在信用卡这条业务链上,《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其安全性仍有很多漏洞可寻。

携程网“通吃”多家信用卡

王女士有一段时间没上携程网了,最近在携程网预订飞机票时,却惊讶地发现,过去她需要提供姓名、信用卡卡号、密码和验证码等信息后才能完成支付步骤,而现在只需提供信用卡卡号后4位数就能支付。作为多年持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的用户,王女士感到十分困惑,致电携程网后,携程网表示银行和携程是有协议的,这样做没有问题。王女士对记者抱怨说:“什么协议?我怎么从没听说过?为什么携程网或者银行不通知用户?这简直就是霸王合约!如果我的信用卡被盗,损失由谁来赔偿?”

对此,记者致电携程网客服中心,第一次以顾客身份提出质疑,得到携程网肯定的答复:“携程网确实和多家银行是有协议的。消费者已经填写过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这证明消费者本人已经同意。一般而言,消费者网上刷卡用的电脑肯定是自己的,输入信用卡卡号后4数可以节省时间,方便用户,信用卡不会那么容易被别人盗用。”

第二次记者直接用媒体身份致电携程网客服中心,工作人员推说此类事件将有专门针对媒体的工作人员答复,并要求记者留下联系方式,携程网相关负责人会和记者联系。在记者再三追问下,携程网表示凭信用卡卡号后4位数支付确是事实,但具体情况还是找专门负责媒体的工作人员咨询。

经查证,携程网目前接受的信用卡担保和支付卡种已涉及国内的18家银行。根据携程网与相关银行的信用卡无卡支付协议,如果客户在携程网首次使用信用卡,则在支付生效前需要提供全部的信用卡授权所需信息。如果客户已在携程网使用过该张信用卡,且为了方便下次预订,同意携程网保留其信用卡卡号和有效期等信息,则在其下次预订时只需提供所存信用卡卡号后4位数,携程网就会根据其当初保留在系统中的信用卡授权信息,执行支付步骤,出于安全考虑,携程网会要求客户额外提供CVV码加以验证。

从银行方面来说,同携程网签订信用卡无卡支付协议目的究竟何在?记者致电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接待媒体的专员徐先生表示,关于和携程网签订的信用卡无卡支付协议,目前他没有接到银行内部的相关通知,尚不知情,也就是说该协议在浦发银行内部没有被广泛告知。

其实,不止浦发银行,携程已和多家银行签署了该协议。面对信用卡可能被盗用的质疑,携程网曾声称,其机票和度假等产品均为实名制产品,如出现信用卡在携程网被盗用的情况,携程网会配合银行方面直接追溯到实际消费人。尽管如此,很多信用卡用户仍然充满疑惑,有网友这样打比方说,这就好比你在一家商店消费了一次之后,银行就跟商家有协议,只要你下次再来商店说出你的名字,不管你的脸长的什么样,商家就可以直接从你的银行卡扣款。如果这个商店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的话,这怎么去查证?

银行的契约精神何在?

凭信用卡卡号后4位数就可以在携程网支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方便了用户,但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更担心的是如果信用卡被盗刷之后,银行是否会承担相应经济损失,如果银行不予理赔,其解决的方案是什么。

上海锦汇律师事务所律师时金钟对此表示担忧,他对记者分析说,造成信用卡纠纷频发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银行缺乏合同文本;二是出现问题时银行设置障碍、推卸责任;三是银行缺乏服务意识。

信用卡的推广,升级往往仅仅是银行通过电话,设摊点,宣传单等资料,大多数银行在推广信用卡或者电话通知客户升级信用卡时,仅仅强调该信用卡的优势、好处而不向用户明确这些所谓优势和好处的前提条件,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责任。办理信用卡的过程也仅是客户根据银行的宣传提出申请,银行审核发卡,一般不会签署对服务和权利义务有详细约定的合同文本。这就造成了银行往往在出现问题时,为了自身利益任意解释收费、服务和责任条款,损害用户利益。比如说:刷卡免年费,被盗刷48小时担责,未全额还款时的按全额罚息等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银行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处于强势地位,在与用户发生纠纷时,虽然是银行的责任,银行往往也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并拖延处理。用户与银行的纠纷,单笔金额可能不大,当银行推脱责任时,客户的维权成本就很高。这造成了很多客户只能忍气吞声,即使明知通过诉讼等途径是可以维护自身权益的,也不得不因为成本原因而放弃。
 
当用户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利益受到第三方侵害或者银行和第三方责任不清时,银行不会协助客户维权。用户在使用信用卡时,可能出现被第三方侵害利益的情形,比如信用被盗刷、盗用。银行一般会简单机械的要求客户去报警或者起诉,而不会协助客户报案或者向有责任的第三方索赔。

对此,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信用卡专家提醒广大用户:“涉及到信用卡帐单、消费票据,一定要注意保留,不要乱扔,一般保存三个月左右,养成这种习惯很重要。”
 
谁来监管庞大的信用卡市场?

据统计,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8.06亿张,其中,信用卡累计发卡2.68亿张,信用卡授信总额达2.45 万亿元,这意味着在中国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持有信用卡。其中,工、农、中、建、交、招行、中信、民生等多家银行的发卡量均超过了1000万张,其他股份制银行也超过了300万张。

外资银行也将目光瞄准了中国信用卡市场。2月6日,继东亚银行后,花旗中国宣布已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批准,今年年内在中国开展信用卡业务,成为进军国内信用卡市场的第二家外资行。

“中国如此庞大的信用卡市场,很可能将涉及到个人信息会泄露的问题。一旦信用卡信息被泄露,调查工作比较困难,因为中国没有专门第三方调查小组,除了银行自己了解内情,外界尤其是信用卡广大用户根本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银行内部的一位知情者对记者如是说。

3月15日,央视315曝光了招行工行农行等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朱凯华出售客户信息,造成受害人损失3000多万元。据报道,这些工作人员以每份十元或几十元低廉价格大肆兜售客户信息,以牟取私利。这些信息包括银行客户的收入,详细住址、手机号、家庭电话号码,甚至背后的职业和生日等等,根据这些信息,朱凯华筛选出最有可能的六位银行密码。之后朱凯华逐个进入网银,进行编辑。个人征信报告,银行卡信息,本属该被严格保密的个人信息,在这些银行工作人员手中,却被一份十元或几十元低廉价格大肆兜售,这样的隐患值得关注。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报告中也提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强健,但却面临着不断累积的风险。关于银行和携程网签订的信用卡无卡支付协议,是否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并公开,这样的协议是否需要监管,银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记者致电了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创新监管部和监察局等部门,截止到此稿完成之时,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