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GDP增速能否真的下降要“听其言观其行”


发布时间:2012-04-05 16:42:03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中国政府把经济增长的底线为8%是2005年才开始的事,之后每一年都定为8%,但是如果看一下近年来实际的经济增长数据,每一年都超过8%,2007年更高达11.4%,创下13年来新高。

8%这个数字并不是随意设定的。在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大概是7.8%。我认为,8%的保底经济增长率是中国用它十多年的历史经验得出来的。此外,它还隐含着一个经济计算,即每年至少要新增1000万人以上的就业量,要达到这个目标,经济增长率至少要在8%。

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7.5%,这是中国八年来首次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在8%以下。

我的解读是,不是说从今年起国家就只追求7.5%的经济增长率,就像以前定为8%的时候,每年的实际增长率至少在10%以上,只是快速的经济增长相对于8%而言,可以稍微放缓一点。

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900万人,而8%对应的是1000万人。所以,我觉得7.5%的经济增速目标应该把它理解成中国不再一味追求两位数的增长。那样的日子中国不希望再重复了,但基本的目标还是要保有的。我认为,未来5年,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大概是8%-10%之间的某个数字。

对于今年设定的900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目标,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因为以前我们每年都说要创造100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这种改变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中国正慢慢进入路易斯拐点的后期,所以不会再有那么多潜在的农民工,相对讲起来是强调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

以前,中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时所造成的压力对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扭曲。过去十年,中国的投资增长很快,占GDP的比重大概在48%-49%。现在把GDP的目标增长率调低到7.5%也表明了一种决心,就是未来投资增长率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快了。

当然,所有这些目标目前只是口头上的,而非实际行动上的。在中国,对官员的考核基本是用GDP增长率来计算的,如果把GDP政策放弃也不切实际,因为毕竟要对官员进行考核,就像学校里要用同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一样。所以,在如何实现目标方面,我们要看政府打算怎么做,目前似乎并没有一个好的替代方案可以替代GDP的考核。

中央在对待某一些问题上,例如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极端现象的话,会动用财政政策甚至货币政策加以解决。由于地方政府并没有货币发行权,一旦货币政策收紧,就很难逃脱其影响。当然,地方政府可以搞一些地方融资平台,但规模毕竟只有十多万亿元。所以货币政策收紧还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今年设定的4%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目标我觉得可以接受。事实上,过去十年,中国的平均通胀率是低于4%的,2001年-2003年甚至还发生了通缩现象。欧美的经济今年肯定不会太好,国内的货币政策如果不轻易放松的话,4%的通胀目标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当然,从长远来看,通胀率到底是3%好、4%好,还是2%好,这个在学术上也是有争论的。未来十年,中国的通胀率如果能维持在3%,经济增长率如果能维持在8%-9%,会是比较健康的发展。

我一直呼吁,不要追求太高的经济增长率,因为我们的GDP政策有时会让它走火入魔。总体来讲,对于今年GDP的实际增长率能否真的下来,我觉得是要“听其言,观其行”,事前谁都无法知道。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文章内容根据本刊记者周顺江与作者的访谈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