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十字路口的抉择


发布时间:2012-04-05 11:33:17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3月的中国,一次例行的全国两会,以其超出惯常的平淡,上演了不平常的一幕。

最戏剧性的场景,发生在14日温家宝总理的记者会上。当答问进行到最后时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侧身与温家宝耳语后,温随即表示:如果不累,再回答两个问题。这才路透社记者的最后一问,从而使王立军事件骤然升温为本届两会收官的焦点。
事后人们热议:如果不是精力过人的温家宝当时允诺延长记者提问,又如果那个老外记者没有提问敏感的王立军事件,官方又会以什么方式来为这一事件的处置提前造势?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既然重庆的人事变局早在此前已经排定,其结果的大白天下只是时间问题,而由温家宝在世界面前公开对重庆现任领导的严词警告,除了增加一份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更耐人寻味的,或许是那一段由此及彼《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讲话。

被媒体称为“悲情告白”的这次记者会,是温家宝作为本届政府总理的最后一次亮相。在答问中,他两次提及《决议》,先是在讲政治体制改革时,而后在谈到王立军事件时,又借题发挥重申自己的观点。

温家宝的讲话,强化了改革的主题,发出了不改革就会倒退,甚至重演“文革”悲剧的警示。在以史为鉴的背景下,由一位政府首脑在告别演说中再一次大声疾呼改革,不免给中国官场这少有的棋局平添了几许凝重。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GDP年均增速9.8%的惊人记录。但是,那种以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以低质量、低效率为结果的过度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然走到尽头,正在严重威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阻碍民生改善,影响社会稳定。而要消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瓶颈约束,应对增长方式转型发展巨大挑战的唯一选项,除了改革,别无他途。这也是温家宝反复强调“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的缘由。

还要看到,已经走进死胡同的旧增长方式,本质上是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这种制度基础的存在,必然导致利益集团合谋,必然导致公权力寻租,必然导致国有垄断行业暴利,必然导致社会公平正义失衡,必然导致贫富拉大两极分化,必然导致温家宝所说的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层出不穷。现在,伴随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积弊,已到了民怨难忍的临界点。所谓“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就是“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因为“没有政治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对此,朝野上下虽未完全达成共识,但改革的呼声并不孤单。

一段时间来,不仅来自民间的声音,多有对改革的呼吁,甚至像《人民日报》,不久前也一改中央机关报老成持重、规行矩步的风格,以尖锐的言辞发表题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时评,旗帜鲜明地就如何深化改革慷慨陈词,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广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现在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利益格局的影响。他表示,“我们在解决利益格局影响改革的问题上首先是要从执政的党和人民政府头上开始”,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真正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小部分人的利益”,改革才能“往前迈出最关键的步伐”。新任省长朱小丹同样认为,当前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格局,政府自身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来自于政府自身。

地方政府领导如此一针见血的开放表达,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然而,由此仍难断言中国的改革进程将一马平川,因为只要是既得利益者,就不会主动让利于民。从来是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要既得利益者革自己命难上难。当此进退生死攸关之际,改革唯有冲破一切障碍的决心和勇气才能逆势而上。尤其亟待高明的顶层设计,甚或顶顶层设计,以期在人民的觉醒中寻求改革正确突破的路径。

综观世界经济工业化250年的历程,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在经济起飞后成为发达国家,多数国家仅能止步于转型门槛之前,中国能否在未来如愿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前所未有的考验正等待中国作出回答。

这是站在发展十字路口的抉择。成败得失,在此一举——要么勇往直前,要么死路一条。但愿龙年早春两会释放的信号,给古老的民族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