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银行变身摇钱树


发布时间:2012-03-06 17:19:33    来源于:斯通

摘要:“利率市场化到现在还没有做,不是因为条件不成熟,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作祟的结果。”

在金融危机远未消退、跨国银行巨头业绩疲软,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艰难的情形下,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却耀眼到令人难以置信。

从目前国内上市银行已披露的2011年报预告来看,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都在30%以上。有学者称,银行业“暴利”不仅大幅高于工业,甚至超过了烟草、石油等垄断行业。

对于银行业高利润的主要来源——存贷款的利息差,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考虑要求银行上缴部分利润作为风险基金。但他同时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条件目前尚不具备,有所为之处在于推进基准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上。

高息差制度红利

根据银监会此前的统计数据,去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业累计实现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利润接近2010年全年的税后净利润,平均资本利润率达22.1%,人均利润近40万元。

而据《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统计,截至2月13日,沪深两市已有7家上市银行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其中,深发展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60%-70%,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则均预测去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预计2011年净利润增幅42.02%、41.03%和37.74%,身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南京银行预计去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39%。

一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也告诉记者,去年银行的日子确实好过,年中该行每位员工就发了10来万元奖金,年底还有数额不菲的年终奖。而她所在的中小企业部在信贷紧缩情况下,利润比起其他贷款业务尤为丰厚。

“银行业一枝独秀,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以至于有时候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去年12月,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一次公开场合曾这般感叹道。

在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看来,中国银行的业务主要有两部分,一为表内业务,即存贷款业务,二为表外业务。高利润主要还是来源于存贷款息差。目前中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56%,息差达到了3.06%,远高于国外金融机构存贷款息差。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净息差收入对去年国有五大银行的营业总收入贡献率或接近80%,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收贡献率可能接近90%(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城商行贷款资产占资产的比重往往较国有大行高,其对息差收入的依赖度也要更高)。

孙茂辉称,较高息差可视为官方提供的一种合法的制度性利润,它并非银行本身所导致的。目前中国总体资金需求大大高于供给,相比小额贷款或民间借贷,银行贷款利率还是比较低的,因此其获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合理的。而银行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行业,不能将其与一般行业的利润作简单对比。

不过,在去年全年通胀率超过5%的实际负利率下,中国银行仍然维持高息差,由此形成的畸高利润也招致外界诸多批评。“高息差保护实质上是对存款人征税,以此补贴银行业的一种政策。”一家股份制银行高层对媒体如是分析。

除去稳赚的高息差,银行还有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和佣金收入。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银行业的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在银行业服务项目中,个人业务服务项目共276项,其中个人有偿服务项目共196项。另外,紧缩政策以来,为变相揽储,银行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收入亦大幅增加。

高利润难将持续

银行去年借助于高息差赚取的高额利润今年或难将持续。邱志承告诉记者,实际负利率严重,导致了去年息差扩大,但目前通胀已有所缓和,负利率在下降,同时经济下行降温,因此,2012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可能大幅下降至10%几。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拿到的一份今年1月6日出炉的中金公司证券研究报告也称,“净息差将是最大的意外”。据分析,央行去年11 月30 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所传递的货币政策放松信号,将降低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在欧债危机蔓延,房地产调控持续的背景下,2012 年经济增长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经济增长放缓将令银行风险偏好下降,选择更加安全的客户,往往收益率也更低。中金认为,今年央行将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4-6 次),新增贷款估计将保持在8 万亿左右,而基于对通胀的乐观判断,下半年降息是大概率事件。其预计上市银行2012 年盈利增长14.6%。

此外,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也被认为是悬在银行高利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上海师范大学孙茂辉表示,短期内这种高息差状况总体上可能还不会改变。息差保护为银行厚利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其已成为银行提高效率、改进服务的一个阻力。只有改变制度性获利,银行业才会转变为一个垄断竞争性的行业,有动力去进行一些差别化的业务,真正提高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

他建议,政府可以考虑通过特殊政策,使银行可支配使用的利润比例降低,比如要求其上缴部分利润作为税收或者风险基金,用于防范银行可能出现的风险,以此化解银行的高利润问题。同时,在加息或减息过程中采取不对称的做法,比如在今年加息时让存款利率上涨幅度略高于贷款利率上调幅度,逐步收窄存贷款利率差。

孙茂辉还称,要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包括对外资更大领域、更大程度的开放,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引入更多的竞争。而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其微博上同样强调,“仅比较利差(息差)不全面,重点还是放松金融准入管制。”

推进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

对于被普遍视为终结银行“暴利”最终途径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外界一直以来亦呼声不断。

央行行长周小川1月7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随着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成功上市,金融机构的软约束和不公平竞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条件进一步推进。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2月4日也在亚布力论坛上表示,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第一步不是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而是要放开金融机构进入的市场准入,而今年可以加大贷款利率下浮的幅度。

国信证券邱志承则对记者坦言,由于中国的银行等大企业利益过于强大,不利于储户、有利于银行的事情特别多。“利率市场化多年前就已提出,早就该做了,但到现在还没有做,不是因为条件不成熟,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作祟的结果。”

不过,在孙茂辉看来,尽管利率市场化确是大势所趋,但至少5年内,推行利率市场化却既无必要也不可行,还可能造成经济的混乱。因为目前企业制度、经济结构和政府管理等条件都还没有具备。

孙茂辉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所谓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对资金的供给需求双方完全竞争确定一个利率水平,改变政府单方面制定基准利率、银行执行存贷款利率的做法。中国至少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资金的需求要远远大于供给,利率市场化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如果盲目实行利率市场化,还会出现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真正有潜在发展潜力的企业和行业可能得不到资金,而那些基于投机存在风险的企业愿意出更高利率反而能得到资金。比如,目前不少银行资金通过小额贷款公司等中间人进入民间借贷市场,银行信贷管理人和小额信贷公司赚取息差,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是这种问题的反映。

他认为,央行所称利率市场化应更多着眼于推动基准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比如正在做的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2007年正式运行。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将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比如利率期货,让市场来更多参与合理的基准利率的形成。而银行储蓄信贷方面的利率市场化,步伐应该放缓,而不是加快。因为其在目前情况下只会拉高存款利率,最终结果是导致居民存款的大搬家,从一家银行搬到另外一家银行,对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并无帮助。

(责任编辑:斯通)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