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死不起”


发布时间:2012-03-06 15:14:36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死不起”——看了本刊这一期的专题报道《墓地暴利》,不由人不发出如此感叹。

一块4平方米的墓地,最高售价达2.2万元/平方米,其价格已远高于当地的房价,这是本刊记者在厦门看到的情景。该市的豪华墓地安乐园,更以870万元的天价冠盖全国墓地排名之首。

查了一下,2011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出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8千多元,照此算来,在那里三口之家的全年收人,还买不起一块4平米的墓地。芸芸众生本就活得累、活得难,现在百年之后连一块小小墓地都难有着落,弄个“死无葬身之地”下场,岂不悲哉?

何止厦门如此,一些发达地区的墓地价格高得更加离谱。在北京八达岭陵园,一个墓穴三五万元是家常便饭;在上海,总价低于2万元的传统墓穴已经很难买到,普通墓穴售价一般在总价都在2万至20万元之间,个性化艺术墓售价则高达5万元/平方米,且必须7平方米起卖。

墓地价格疯涨由来已久。想起来,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笔者曾与有关人士去上海市郊的一家农场谋划建造塔墓,那时的着眼点,主要还在考虑如何通过借天,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压力,以抑制墓地稀缺导致价格不可避免的走高。殊料不多久,在房价连连暴涨的助推下,墓地价格水涨船高,“活人买不起房子住,死人买不起墓地葬”的现象愈演愈烈。直至今天,各地豪华墓区竞相登场,天价墓地登峰造极,偌大一个中国,到处是死人与活人争荣、亡灵向生灵炫富,其蔚为壮观之场景,堪称又一个惊世骇俗的“中国特色”。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殡葬业本应具有公益性质。但是,在长期行政垄断的体制格局下,墓区演变为奇货可居的卖方市场,一些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门将准入审批权变身为经营独占权,更有甚者居心不良地与民间开发商合谋,经过各种不正当的运作,墓区经营快速异化为少数人攫取暴利的行业。

专家学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的呼吁一针见血,“中国应该尽快制订和出台法律位阶更高的《殡葬法》,构建一套非营利性占主导、经营主体多元、可操作性强的殡葬法律体系”,以构建遏制墓区经营暴利的长远举措。这里,还要加一句,各级政府特别是民政部门必须尽快把打击墓地投机炒作纳入改善保障民生的轨道,扭转当下“死不起”的乱象,让百姓离世后能够真正入土为安。否则,活着做房奴、死后当墓奴,长此以往,哪来社会和谐安定!

当然,倡导科学合理的殡葬方式也应提上议事日程。如果真像流行语所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那么,大家都在改革传统墓葬上迈出一小步,情况或许会慢慢有所改变。现在,草坪葬、花坛葬、树葬、塔葬等多种新型节地葬很多,这些节地葬产品占地少、成本低,售价比传统墓葬低得多,便宜的只要数百元。无奈许多人囿于“厚葬薄养”的旧观念、旧习俗,对此往往不认可,宁愿拿着大把钞票让高价墓地炒作者去宰。据说,上海有一家福寿园,占地800多亩,价格在1万元以下的节地葬产品多达数千个,但主动问津者很少。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难免为墓地暴利的继续发酵提供了温床。

从长远来说,丧葬方式的变革事关殡葬文化的建设,可能需要几代人的韧性坚持、身体力行才会有所成效。好在如今开明的老人越来越多,把追悼会改成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把土葬改为洒脱的海葬,如此等等,这样的事只要积少成多,相信就能逐步积习成俗,在重招整治高价炒墓的同时,“死不起”的现象庶几有所缓解。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