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全球经济危机分析VS中国的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11-11-28 11:31:47    来源于:李扬

摘要:

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刻性
从专家的角度看,这次危机起始于2007年在汇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首次出现了难以平复的账目。经济危机还在蔓延,全球经济低迷,波动不稳,甚至出现了回到历史一百年前的现象和说法,再次提出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等字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次危机的原因非常深刻,经济要恢复它正常的成长过程和增长路径,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采取了很多非常规手段,如最近美国在货币政策方面实行了twist,即“扭曲行动”,把产品的收益率曲线长端往下拉,短端往上提,以避免再次出现简单的量化宽松。然而这些措施也会留下很多副作用。引起危机的问题没有解决,而解决危机的过程中产生了副作用,两方面力量共同作用于现在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说经济恢复会延续很长时间。“探底是必然的过程”。


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发达经济体因过度消费而产生的负债经济的弊端早已彰显。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消费拉动为基本特征。中国经济发展依靠的是投资、出口,而美国依靠的是私债,过度消费、多度负债。美国首先是私债危机,为了救助私债危机,由美联储介入,财政部介入,美国是私债信用危机引发了主权债务危机。欧洲首先表现出主权债务危机,由于这些主权债务作为资产是由各种各样的投资者持有,因此它介入的投资链条蔓延到私人部门,进而蔓延到其他国家。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实质都一样,即全球债务危机。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经济制度。负债经济主要发生在美国,因为它可以用发行美元来弥合它的缺口,现在危机爆发是因为超过了“度”,美国无法支撑,另外中国也觉得难以维持,债权人和债务人都觉得不能够持续下去了,危机就爆发了。
    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要扭转就必须提高储蓄率,而储蓄率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提高储蓄率的过程本身是一个经济紧缩的过程,所以为了治理这样一个危机,目前发达经济体乃至于全世界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产业结构调整
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化浪潮,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融入了市场经济体系。结果我们诞生了大量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而外围的核心是美国、欧洲,它们拥有高端的制造业、高附加值的金融业、服务业等,向全世界生产、制造和输出各类规则、标准和秩序。广大的欧洲国家没什么实体产业,几十年来几乎没生产什么东西,而是靠着这样的大势存活。
现在新兴市场经济在全球产出中的增量贡献继续超过发达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完全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发展模式正在逐渐弱化。发展中国家也有服务业了。从劳动力市场结构整体来说,西方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是不能满足它对劳动力的需求的,所以很长时间来从发展中国家源源不断地吸引去他们最尖端的部门就业。现在,发达经济体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开始战略调整,提出了制造业、工业化、出口等方面的再重视。
金融结构调整
经济危机发端于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主要问题就是过度的杠杆化,在金融里解决问题就要去杠杆化。国家总体去杠杆化必须提高储蓄率,储蓄率的提高是一个实体经济的问题。去杠杆化的过程是一个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过程,资产是高度的负债形成的,因此危机的修复就必须修复资产负债表,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过程是一个新的过程。举两个例子,一是美国的QE3,它不断地放钱,但是钱放到市场中就不流动,所有人拿到钱以后是想怎么样把债还上,美国目前的问题是货币当局大量地投放资金,但是流动资金越来越紧,因为它进入了一个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过程,这是一个紧缩的过程。另外是日本,日本最近二十年都在修复资产负债表,它的资产负债表出问题出在上世纪80年代土地泡沫过程中,现在企业获得一点外部资金和利润就忙着把资产负债表做好,并不忙着去扩大业务。
关于去杠杆化的问题,还有一个新的因素加剧了它的严重性,那就是巴塞尔协议的进展,巴塞尔III的核心是提高自有资本率,要有好的资产负债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不能筹够钱就是一个不良的金融机构,就必须紧缩、调整,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

财政收支平衡
高赤字率和高债务率是发达国家的主要问题,企业部门的负债问题、金融部门的高杠杆率的问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归因于整个国家的高赤字率和高债务率,所以恢复预算平衡是危机恢复的一个先决性的条件,欧洲和美国都注意到了,但是这会引起社会动荡。因为债务平衡需要减少支出、增长税收,企业就要减少雇员、降低福利,所以罢工、社会抗议、失业等状况会长期延续下去。所有的问题都是财政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预算不平衡的问题,而预算平衡困难重重,因为谁都不愿意把到口袋里的钱再掏出来,所以就会产生很大问题。

    这四个问题植根于这些大的经济体内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制度被恶化和扭曲了,表现就是汇率变动不均等等,发达经济体通货紧缩,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大家日子一样难过。所以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货币制度必须改革,但是这个改革也非常之困难。发达经济陷入了两难的处境,局部的战争会不断。据研究,恢复全球经济正常运行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危机很可能成为走向经济新格局的转折点。每次危机意味着新的力量的调整,但以往都是让发达经济体更加掌握主导权。这次,从实体经济和金融两方面来看,未来的广大的新经济体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角色
中国的角色是非常多重的,甚至是矛盾的,一方面中国是目前这种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加入WTO,中国是最大受益者,我们是自由贸易的最大拥护者,我们不希望美元波动,希望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平稳推进,不希望人民币被人盯着。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不再处于被人支配的位置上,因此急于改变这个经济制度。这对中国人的智慧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处理好这样的双重角色,促进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平滑的,总体上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上转变。
中国经济的转型
中国经济的转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能抓住战略机遇期,利用全球战略调整的时期使做大做强,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比发达经济体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实现国内经济转型,
关于转型的五个方面:第一,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任何一次全球性危机都和科学技术的产业化有关,危机的过去必然需要有新的科学技术的产生以及大规模科学技术的产业化,我们非常清楚地从这个层面来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第二,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这也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从发达国家的情况可以看到,仅仅发展服务业是不行的,而是要循序渐进,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没有基础稳定的农业和制造业,发展服务业是不够的,中国这样的大国尤其不可如此;第三,深化金融改革和发展。回顾一下金融改革,比较有意义推动金融改革的战略有两个,一是发展直接融资,二是“混业”,混业在中国也有很多模式,从机构层面看,资产的混合和交叉已经让位于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多样化,在产品层面上已经可以体现出传统的银行、保险和证券,在机构层面上就没必要搞在一起。
    第四,建立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是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服务,从事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那些工具、结构、企业或市场。金融业不再追求建机构、建市场,实质上是提供流动性、期限培养和提高杠杆率服务。这个创新思路应该从这次危机的实践中来寻找,比如说证券化本身就是金融机构;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独立金融公司、各类私人信用贷款机构等;结构化投资实体、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管道等,它们多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发起,并构成它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纪人和做市商所从事的融资、融券活动,以及第三方支付的隔夜回购等;另外还有银行之外的各类支付、结算和清算便利等等。这些都是新的发展,我们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需要新思路,第一要转变理念,不要高高在上,要下凡到企业和居民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的新平台上;第二,从以融资为能事的金融中介功能,全面转移到以收集、生产、传递和使用信息为根本要义的新机制上;从满足于存贷汇兑,全面转移到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金融产品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上;从热衷于兴办机构转移到激励交易、向提高流动性效率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最后是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量的投资不可避免,融资也就不可避免,要有资金支持。三化对中国来说还会延续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这方面来说的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三化并举真正做到这点要全面的深入城乡统筹,真正做到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比如,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做到的话,土地财政、房价上涨等都可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李扬)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