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水电大解禁之忧


发布时间:2011-11-25 14:00:48    来源于:王维哲

摘要:“十二五”期间,水电开发因环保问题将重新被正名。“现在中央也想消除此前遇到的阻力。”

近日,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开建,素有“天河”之称的雅鲁藏布江被截流。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甚至印度外交人士也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表示关切。印度担心,此项工作将使印度东北部陷入干旱。

2010年12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方重视印方在跨境河流问题上的关切,愿意进一步完善双方联合工作机制,凡是中方能做的,都会去做,而且会做得更好。“我请印度朋友们放心:中国在上游的任何开发利用,都会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兼顾上下游的利益。”温家宝说。

根据2009年1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在2010年8月26日召开的水电百年纪念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若要实现2020年定下的节能减排目标,届时水电装机容量必须达到3.8亿千瓦。

而到2010年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仅为2.07亿千瓦左右。“要实现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3.8亿千瓦的目标,未来5年水电新开工量至少需1亿千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总经理汪建平说。

但水电项目的建设一直存在着诸多非议,其所带来的移民返贫和环保压力等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失去的五年

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民浩介绍,虽然目前中国在建水电项目约5617万千瓦,约有5000万千瓦左右能在2015年前投产,届时中国水电将达到2.46亿千瓦,通过努力可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但王民浩称,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列举了重点开工的水电站有33座,装机容量7402.1万千瓦。截至2009年年底国家核准水电站有11座,装机容量2003万千瓦,核准开工水电站个数占所列个数的比例仅为33.3%,装机容量所占比例仅为27.1%。

自2007年以来,对常规水电的核准一直处于滞缓状态,2008年以来更是未有大型水电项目的核准。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核准水电开工项目13项,共计1951万千瓦,但2007年,核准项目锐减为3项,装机容量仅139万千瓦,2008年和2009年两年核准开工的水电项目也只有1000多万千瓦,其间没有核准任何大型水电项目。

“十一五”水电发展的滞后引人担忧,水力作为中国的优势能源,存在被浪费的风险。王民浩称,中国水力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理论蕴藏量为6.7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5.42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为4.02亿千瓦。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表示,“中国的水电不是开发过度,而是开发不足。”据他介绍,截至2009年,中国只开发和利用了水资源的25%建设水电站,这与发达国家70%-80%的开发利用比差距很大。

政策转向

知情人士透露,据2009年统计,中国电力主要由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构成,其比重分别为75%、22%、1%、2%。由于风电受自然条件影响,其发电能力有限,最能有效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的是水电和核电,但核电已于2010年初制订了10年容量翻八倍的计划,各方面条件使得核电规模“不可能再扩大”,因此发展水电成了最后的选择。

“水电项目不像其他电力项目,工程建设周期较长,一般需要6到8年,由于“十一五”期间审批放缓,所以如果现在不放开审批,上马项目,届时将很难完成3.8亿千瓦的目标。”有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人士表示。

2010年12月13日,在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高峰论会议期间,张博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十一五”规划中未能完成的三分之二的水电开发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释放。

观察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水电开发将发生大转向。事实上,最近已经有一批“十一五”期间一直滞缓的水电项目审批陆续被解禁。比如此前曾因环保组织阻挠和舆论压力停建的鲁地拉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等。

张博庭透露,“十二五”规划中有关电力开发的思路,提出了要优先开发水电。在“十二五”规划中,常规水电开工目标已由6300万千瓦上调到83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开工目标也从5000万千瓦上调到8000万千瓦。

移民返贫

对于水电的开发,争议很大,特别是对水电开展区域的移民和环保生态等问题,近几年来国家收紧了对水电项目的审批,大型水电项目核准权也从地方回归到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

中国是世界上水电站最多,水电移民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7年水库移民约536万,移民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78座水库。仅三峡工程的规划移民数量就达120万人,已建和在建的第二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的规划搬迁人口也达18.6万人。

目前的水电移民赔偿总的原则是“淹啥赔啥”。淹没土地和建设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按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经核定后计入移民补偿投资。

水电资源密集的西南地区的河谷地区,通常是当地耕地和人口最集中、经济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必然凸现出这种和当地居民争地争利的激烈矛盾。例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水电经过多年的开发,各方的矛盾和积怨日深。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此前的一份报告就称:“从已有的水电开发案例来看,存在由于水电开发导致对移民和当地社区的补偿不足,造成一部分人的贫困化、边缘化的问题。”

这份报告举例说:“澜沧江漫湾电站在1996年竣工后,使众多移民丧失了河谷坝区最富饶肥沃的良田,而就地后靠陡坡开垦的耕地,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七八亩的收益也不抵被淹掉的一亩水田。补偿的严重不足造成移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其中离坝址最近的田坝村村民,由于彻底丧失了生产资料而无法谋生,青壮劳力只好外出打工,而妇女儿童只能靠捡拾发电厂扔出的垃圾度日。”

生态之忧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云南财贸学院等单位的一份调研报告称:“修建大坝可能带来六个方面的问题:移民、泥沙淤积、水体变化、鱼类和生物物种生存、文物和景观破坏、引发地质灾害等。”

大型水电项目会对打破原有的区域生态平衡。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

泥沙淤积和水位抬高,有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三门峡水电站就饱受泥沙问题困扰。据测算,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5亿吨以上。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危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

由于水库库容增大,人们担心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此前怒江水电站曾饱受争议,怒江河谷正是沿着怒江大断裂带发育的,而且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地震区之一。怒江由中游向下游地震活动逐渐趋强,包括红河与怒江之间的区域,在1458年至1978年的518年间,有记载的6级以上的地震16次。另一方面,众多水库尤其是高坝大库建成蓄水以后,在这种断裂活动本来就很强烈的地区,更易诱发地震。

2009年5月21日,美联社发自泰国曼谷的消息称,联合国一份报告指出,“由于中国大肆修建水坝,对湄公河(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域的未来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

报告称,中国目前正在湄公河上游(位于云南省境内)修建8座水坝,其中包括最近竣工的小湾水坝。它高达292米,是全世界最高的水坝,蓄水能力相当于东南亚所有水库的总和。

报告认为,“建坝将促使河水流量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而湄公河及其支流原本已经面临污染、气候变化和早先修建的水坝的威胁。

在随后的几天里,美国一些人甚至以此大做文章,认为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兴建15至18个水坝,这就使得中国控制了湄公河下游国家的用水权,“中国现在手中握住了对东南亚国家施加影响力的新工具”。

体制困境

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看来,近年来水电开发滞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环保组织的“极端环保”行为,导致舆论宣传的引导出现偏差。

“十二五”期间,水电开发因环保问题将重新被正名。“现在中央也想消除此前遇到的阻力。”张博庭说。

 

(责任编辑:王维哲)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