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孙政才:新生代“黑马”


发布时间:2011-11-25 12:04:56    来源于:郁风

摘要:

2010年11月30日,吉林省2010年公开选拔新任省管领导干部培训班结业式举行,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出席,并与新任职干部座谈。是日,距其2009年11月30日卸任农业部部长就任现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恰整一年。

孙政才上任后不久,就在2010年6月24日,吉林省宣布,当年共有1262个厅处科级领导职务,以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公选。此后,产生的其中46位厅级职位人选,经公示后参加了上述为期11天的培训班活动。

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布局,在吉林省堪称首次。分析人士认为,高调举动背后,一是为了能够找到理想的人,另一个作用是震慑在位者好好干活。而如此雷厉风行之举,只是孙政才吉林新政的第一步。

作为中国政坛的明星人物,47岁的孙政才曾屡屡刷新中国官员的年轻纪录,从2006年出任农业部部长时最年轻的“内阁”要员,到目前最年轻的省委书记,持续引发各界关注。与去年同期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春华等人一道,他甚至被海外媒体视为2022年中共二十大时接班群体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学而优则仕

出身农业专家的孙政才,属于中国政坛并不乏见的学而优则仕的又一典型。

1963年他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五龙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作为当地“有史以来学问最大、也最有出息的人”,据当地村民回忆,孙政才学习历来很好,性格平和,一直都是班长,高中毕业时班上只有三四个人考上大学,他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孙政才毕业于山东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学院),同年考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师从著名的玉米栽培专家陈国平教授,成为其所带的两名硕士研究生之一;之后又继续在该校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攻读博士,并曾前往英国留学一年。

孙政才苦读出身,其家乡出版的村志《五龙人》(2001年版)记载了他为准备研究生考试,大衣裹身,夜夜苦读,在学校度过1984年寒假,连春节都没有回家。

在莱阳农学院求学期间,他受到指导教授的严格教育。他曾在小麦品种实验时,因为粉笔头丢在田里可能改变土壤的成分结构,教授令其重新进行实验。《五龙人》记载,“(‘粉笔头事件’)这件事对孙政才的教育和影响很深。他在学术上的造诣,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勤奋之外,与教授和导师们这种严格科学的治学态度对他的耳濡目染是分不开的。”

孙政才在学界服务期间,对于研究极为专注。曾为孙政才同学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回忆,孙为人沉稳,喜欢开开玩笑,但由于长年忙于研究,很少有时间参加业余活动。他擅长玉米营养和生长规律方面的研究,曾获得北京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第一名。赵久然还提到,孙政才擅长调动同事的积极性,因此他得以出任农科院作物所的领导干部。

靠着勤奋质朴和老成持重,孙政才深得导师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领导的信任与器重。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年仅30岁的他即被任命为农科院土肥研究所所长,不久更被提拔为副院长。

1997年,34岁的孙政才因科研成就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这项津贴的最年轻获得者之一。这一年,同样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出任北京市顺义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由此从农业学者转身步入政界。

据国内媒体报道,当时根据中央人才选拔计划安排,北京市决定派孙政才到郊区县政府任副职,至于去哪个区县,可以自己挑选。在面临人生转变的选择中,孙政才的过人之处真正显露了出来。

他选中了顺义县。对这一选择,当年曾近距离接触过孙政才的顺义区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孙政才的眼光独到,顺义县的特点是农业基础好,这可以让他发挥专业特长,另一方面,顺义县的工业很多,工业发展在整个北京市的区县中也很靠前。

据说在顺义县担任副县长期间,在孙政才分管的领域里,他都运用严谨的理论和科学的统筹方法,将每一件事安排得井井有条,高效而成果显著,一些机关人员私下里称孙政才为“孙有才”。

随后,突出的成绩和较好的口碑,让孙政才在几年的时间里连连高升,从副县长到县长,再到区委副书记、区长。当然,其间也得益于搭1998年顺义县改区的“便车”,他的级别一下便由正处级自动跃升为正厅级。

机运与人脉

孙政才的“洪福齐天”这才刚刚开始。

2002年5月北京市委改选,按照差额一人的规定,北京市委安排孙政才为市委常委候选人。当时外界并不看好孙政才,认为他可能只是充当“差额票”的角色。因为孙政才当时年仅39岁,而且当年2月刚刚从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晋升为区委书记,实在太“嫩”了。

然而,选举结果大大出人意料:北京市的党代表们不买账,偏偏将北京市委看好的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蒋效愚差额掉了,高学历和做事果敢的孙政才意外当选。

这一时引发了北京市人事的混乱。蒋效愚既然已经落选市委常委,就必定不能再担任市委宣传部长,不过,好在当时北京申奥已经成功,他还有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兼新闻宣传部部长的职务。北京市急调顺利当选市委常委的蔡赴朝(原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常务副主任,预备接任市委秘书长)接替市委宣传部长,市委秘书长一职由已经当选市委副书记的杜德印继续兼任;而孙政才则以市委常委继续担任顺义区委书记,直到半年后,被安排出任市委秘书长。

在任北京市委秘书长期间,根据北京市委一位处级官员回忆,孙政才身为学者型官员和基层上来的领导干部,其行事风格“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办事程序也非常规范”,而且“协调能力相当高”。这种个性,有助于他担任秘书长的协调工作。

外界在总结孙政才极为顺遂的仕途时认为,专业素质固然是他快速晋升的原因之一,而个人机运及有关高层的刻意培养,显然也是影响其仕途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有政情人士分析称,在这个过程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或参与了对孙政才的培养,尉健行于1995年2月至1997年8月间曾担任北京市委书记。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孙政才在2002年担任北京市委常委兼秘书长时,和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贾庆林,以及时任北京市市长、后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建立了人脉关系,两人并有意栽培孙政才,以在未来取代年事渐高的翟鸿祥,接掌北京市副市长职务。

而2006年孙政才在担任副部级职务仅四年半后就晋升为正部级干部,调任农业部部长的人事布局,则出乎外界意料。

当年的省部级干部调整中有一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年轻官员进入了省部委,如出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兼代省长的周强、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春华等。外媒分析指,尤其是43岁的孙政才,以其跳跃式的上升速度、如此年轻便进入正部级序列,不仅显示中共领导干部队伍正呈年轻化态势,更向世人昭示了未来接班动向。无疑孙政才已是中国近年政坛涌现的最引人注目的一匹黑马,将与胡春华等人成为中共“第六代”接班群体的强力竞争者。

“少帅部长”

2006年12月,离开老本行近10年后,孙政才再次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农业领域,出任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台湾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大陆情势双周报1550期(2009年5月)曾刊登特稿分析称,中共决定孙政才接掌农业部,应该是想借用他的农业专才处理“三农”问题。

这位“少帅部长”上任不久便提出了自己的治农理念,总结出农业部的八项重点工作。他力促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

据北京《新京报》报道,从2007年初,农产品粮食价格节节攀高,危及民心稳定、民生温饱。在农业部主导下,政府动用了大量的储备粮投放市场,粮价开始回落。为预防粮价问题重启,次年二三月间,农业部还基于农产品涨价主要来自成本推动和产后各环节加价的调研结果,决定着力控制农产品生产成本过快增长,加强流通领域各环节的价格监控等。

2007年二季度开始,猪肉价格又开始狂飙,由于粮食上涨推高了猪肉的成本,加上生猪蓝耳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从当年5月11日到8月3日猪肉价格上涨了41.98%。之后政府通过加大对养猪业的扶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平抑猪肉价。

粮价和猪肉问题占据了孙政才大量时间,但他没有放弃对农业科技的关注,他曾多次表示,解决中国农业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在孙政才领导下,农业部启动了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一个农产品为单元,以整个产业为主线,产业上有不同的链条,每个链条每个链条去分析存在什么问题,从源头上把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

不过,“大陆情势双周报”的文章表示,在平衡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所<

(责任编辑:郁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