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希望今年“多收三五斗”


发布时间:2011-11-25 11:38:51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起点、新气象,带着新的憧憬出发,希望今年能收获一个好年头。
对普通民众而言,好年头意味着能有一份好收入。
一位下岗又再就业的妇女向记者表示:“希望今年多加点工资,儿子准备考大学,要增加营养。”
另一位80后说:“希望新一年公司多拿定单,老板发大财,员工发小财!”
年前媒体上的这些报道,表达了中国百姓在通胀压力下,企求新年收入跑赢CPI的朴素愿望。
北京高层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定调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着力点就在控制通胀,而此前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收入分配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则意在寻求富民措施的有效突破。
中国社会一直受困于内需不振,问题之一,就在收入分配的长期失衡。
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当居民收入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时,启动消费无异于缘木求鱼,此其一;财富日益向少数人集中,普通大众收入偏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连年下降,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却大幅提高,此其二;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过低,又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此其三;权力资本(利益集团)的暴利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的盈利空间被挤压,社会在整体运行效率降低的同时,也使消费能力萎缩,此其四。
其结果,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愈加尖锐。基尼系数0.4,通常被认为是可能发生社会动荡的危险警戒线,而2007年中国已到0.48,近两年住房、医疗、养老、教育“四座大山”,更压得百姓透不过气来,基尼系数有增无减,据一些专家估计,实际或已超过0.5。面对如此危险的信号,再不改弦易辙,扭转局面,所谓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现在,未来五年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如《建议》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虽不是什么新道理,但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社会诉求更加强调民生的关键时刻,这一设想无疑是对民怨的积极回应。全部问题的实质,是要付之行动,落到实处,把写在文件上的漂亮承诺,变成提高国民收入的切实举措,而不能说归说,做归做。
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并不完全体现在GDP总量上,一个社会的繁荣和谐也不取决于有多少个亿万富豪,而是要看社会最底层的群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有无安全可靠的未来。如果搞了几十年,仍有为数可观的城乡家庭至今还要为一日三餐发愁,还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这样国家再强大、政府再体面、官员再风光,与他们又有何干?当弱势群体远离主流生活,乃至被日益边缘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离心力,或许这才是最可怕的。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叶圣陶。还在上世纪80年代,曾去北京叶府拜访。谈及当时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位已经耄耋之年的五四作家给出了两个字:“实惠”。那时不甚理解,回头来看,计划时代30年,折腾来折腾去,恰恰是没给老百姓一点“实惠”。改革开放30年带给中国最大的变化,正是老百姓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生活上的“实惠”。在“十二五”拉开大幕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继续做好“实惠”的增量更重要的了。
“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那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课兆!”这是叶圣陶的名篇《多收了三五斗》中的一段话。20世纪30年代的农民,终究难逃“谷贱伤农”的命运,而现在毕竟已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便通胀高企不下,相信中国人也能真正“多收三五斗”,迎来好日子。
新年开张,希望如此。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