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德交所引领证券并购潮


发布时间:2011-11-24 17:00:16    来源于:钟叔华

摘要:更低的交易成本、一体化的交易技术和协调一致的交易监管正推动全球各大交易所掀起“并购潮”。

2月15日,纽约泛欧证交所(下称“纽交所”)与德意志证交所(下称“德交所”)的合并协议得到了双方集团董事会的投票通过。这项100亿美元的交易尚需获得纽交所集团多数股东同意,并且德交所集团股东的同意换股率在75%以上,以及经过美国及欧洲有关竞争、财务、证券及其他监管机构的批准,预计于2011年年底完成。

全球交易所掀起“并购潮”
纽交所是在美国东部时间2月9日宣布与德交所有关推进合并事宜消息的。而就消息公布前的数小时,伦敦证交所(下称“伦交所”)与加拿大最大证券交易所——多伦多证交所(下称“多交所”)刚刚达成了一项55亿英镑(约合88亿美元)的合并交易;去年的10月,新加坡交易所(下称“新交所”)则宣布以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下称“澳交所”)的运营商ASX全部股权。

专家分析,电子交易平台的效率与成本冲击以及危机后监管环境的变化或许是引发此次全世界交易所合并热潮的两个最主要原因。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指出,这些新兴的交易平台利用了最新的技术,成本更低,反应更快,从而快速崛起,瓜分了传统交易所很大的市场份额,对交易所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以纽交所为例,虽然其一直在大力推动电子化交易,但其上市股票的交易量也从以前超过70%在纽交所市场完成降到了目前的30%以下。而受欧洲交易平台Chi-X Europe等的挑战,伦交所近50%的股票交易业务流失;多交所的市场份额也被Canadian unit of Chi-X 以及其他电子交易平所侵蚀。

压力面前,削减成本和技术投资,强强联手成为了这些传统交易所最便捷的方法。据瑞士信贷银行透露,纽交所管理层提到过“通过更为简化的IT基础设施、清算程序以及集成的资本市场来增加市场范围内买卖双方的效率,以及能够改善业务组合,加强更高收入和利润增长前景的补充业务。”

据悉,合并后通过对双方信息技术、结算、市场运营、公司管理以及支持等方面的资源整合,预计每年将节省开支4亿美元;同时,通过全球现金和衍生品业务中的交叉销售、结算业务和产品创新等合作,每年至少将产生1.33亿美元的营收增长。

此外,业内分析认为,新的交易所将有助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股票发行方和投资者创造“最有效率、透明且监管良好的市场”,特别是制衡因透明度和监管缺失而广受诟病的另类交易渠道。

金融危机后的监管改革导致各交易所传统业务的利润率日趋下降,而期权、期货正成为新的亮点。目前,欧美监管机构正大力推进场外信用衍生品的场内交易和中央清算,迅速做大做强,及时抢占利润丰厚的衍生品交易市场成为全球各大交易所的当务之急。

由于需要巨大的固定成本,金融类交易所是一项具有“规模经济”的业务。加上有限的资本密集度和强劲的新鲜资本流,业界普遍相信这一全球交易所的“并购热潮”趋势将持续下去。

“不应害怕德国接管”
据《中新社》报道,两家交易所合并后本金高达260亿美元,成为横跨大西洋的“世界第一大证券交易所”,在法兰克福、纽约、巴黎、阿姆斯特丹以及伦敦的交易市场占有席位,市场范围将覆盖美国和14个欧洲国家。

通过这个掌控着欧洲和北美的股票和期货交易的“巨无霸”平台,投资者可以在纽约交易股票,在巴黎交易与这些股票相关联的期权,在法兰克福交易与这些股票相关联的衍生品。

但围绕新公司的主导权,美国纽约州资深参议员、参议院民主党领导人之一的查尔斯?舒默则抛出了“两大难题”——新交易所将由哪方管理以及如何命名。

2月15日,《路透社》刊登了题为《美国不应害怕德国接管纽约泛欧交易所》的评论文章指出,对于德国的收购,美国人不应该感到害怕。同时嘲讽美国政客们对于这一收购,“可以说是坐立不安,甚至只要一提到并购实体的名字,就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据悉,合并后的集团注册在荷兰,分别在法兰克福新落成的绿色大楼,以及标志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纽约华尔街11号设有总部。德国交易所在新机中所占股份比重较高为60%,17位高管占了10位,而总裁则来自纽约。但据《路透社》透露,美国投资者实际持有新公司的55%股权,德国和英国分别持有11%,其余23%股份由其它欧洲国家股东持有。

由于横跨大西洋的新公司将左右欧盟以及美国的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一些反垄断专家认为,纽交所与德交所的潜在交易还可能会面临欧洲严格的监管审查,最大的障碍则是获得欧洲监管机构的批准,而近来欧洲监管机构一直对证券交易平台的并购提议表示反对。

此外,政治因素亦可能也成为并购案的考虑因素之一。此前,新交所就由于政治障碍而修改了其收购澳交所的合并方案,并在后来宣布的新建议中,将新的交易所董事会董事设置为新加坡籍和澳大利亚籍各为5位,另外3位则是“国际董事”,以此打消澳大利亚方面关于失去交易所控制权的担忧。

实际上,在过去10年国际证券交易市场的合并潮是从未停息。许多国家为让股票市场更加全球化,往往都同意本国的证券交易所与规模更大的交易所合并。纽约证交所2007年就兼并了泛欧交易所,由此获得更多的欧洲派生业务。

为此,分析指出,由于电子交易已经让现金交易变成了一种容量游戏,此次纽交所与德交所合并其实会让更多业务涌向纽约,从而提升其金融形象。

“港交所未见威胁”
面对全球大型交易所的强强合并风潮,欧美“抱团取暖”的做法正在给亚洲市场带来冲击。因为,随着世界第一大交易平台的诞生,其将直接控制全球资本市场20万亿美元的份额。香港证券交易所(下称“港交所”)压力不小。

香港《文汇报》报道指出,由于市场担心随着愈来愈多交易所结盟或合并,港交所将被边缘化,一度令港交所股价大挫5%。业内憧憬,港交所可与内地交易所合并,增强实力,巩固本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并指与沪、深交易所合并乃大势所趋,且合并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

为此,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回应称,港交所对于与其他交易所合作持开放态度,但称暂无与其他交易所合并的理由。他表示,面对交易电子化,成本上升,交易所合并将成趋势,而港交所合作对象的最基本要求是能在科技上及电子平台上配合,并且要对发展香港市场有利及配合港交所专注发展内地市场的方针。他表示,其他交易所合并未见对港交所造成威胁,但会留意发展。

市场人士则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融资规模居世界首位的港交所是香港最重要的“资产”,中国政府未必愿意与外国交易所合并。如果要“做大”,同属一国之下的港交所与内地交易所合并则更为有利。

对此,有权威人士透露,港交所其实已经在为与内地交易所合并而做准备,如此前挑选有内地背景的李小加出任行政总裁,最近又接纳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采用内地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等等。此外,港交所筹备的人民币资金池,乃至中资企业占港股的市值及成交比例等合作协议,都可看出港交所正逐渐与内地融合。只要内地的交易所完成公司化及股份化,一旦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内地企业在港交所或者内地证交所上市将不再有区别,两者也就自然融合。

而在亚洲其他地区,一些交易所则开始尝试合作。2月,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交易所宣布,将在年内开发一个联系交易机制,使投资者可以在其中任何一个交易所买卖在其他上述交易所挂牌的股票,同时在本地市场进行交易结算。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发达经济体交易所抓紧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是出于捍卫其在该金融市场制高点的考虑。而目前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交易所也有走合作合并道路的趋势,交易所合并有利于促进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

随着全球交易所“并购潮”日渐被业内人士所接受,各大交易所排名数次被重新洗牌。新交所CEO伯克尔表示,未来交易所整合是全球大势,且只会加快。尤其是跨洲、跨时区的合并,由此形成数个“巨无霸”交易所互相竞争的局面。

(责任编辑:钟叔华)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