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港澳办开启王光亚时代


发布时间:2011-11-24 13:47:07    来源于:郁风

摘要:这项人事部署是为了贯彻胡锦涛的“解放思想”指示,显示日后中央对港政策会更开放更务实,要全面实现人心的

1月15日履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届满百日的王光亚,16日在深圳与多位香港立法会议员会面,这是香港回归后首次有港澳办主任大批会见立法会议员。王光亚在会上呼吁议员能够爱国爱港,支持特区政府依法行政。他还表示,可望于3月全国两会后访港。

作为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希望到港澳亲身了解两地的情况,并与各方面的人士沟通。此前,香港特首曾荫权去年12月24日赴京述职时与王光亚会面,亦曾邀请其访港。由于上届港澳办主任廖晖作风低调,除陪同国家领导人外,在任13年期间从未单独访港,因此王光亚此行,将是港澳办主任在回归后首次官式访港。

2010年10月8日,官方媒体公布了国务院任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王光亚为港澳办主任的消息。这位拥有35年外交生涯的资深外交官,还身兼外交部党委书记,属正部级官员,是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他广为外界所知的另一显赫背景则是,已故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陈毅的女婿。

王光亚也成为继王毅之后,近年第二位被任命为国务院职能部门一把手的外交官。王毅2008年6月由外交部党委书记、常务副部长出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如此,国务院负责港澳台事务的官员均出自外交部门。

有助香港理顺对外关系

成立于1978年的港澳办,是国务院分管港澳事务的办事机构,为正部级单位。其首任主任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之子廖承志,之后历任主任分别为姬鹏飞、鲁平、廖晖。廖晖系廖承志之子,军人出身,曾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至1997年香港回归,出任港澳办主任。

由外交官出掌港澳办已有先例。港澳办前主任姬鹏飞,就曾任外交部长。香港回归前后,署理港澳事务的高官也都来自外交部,包括新华社香港分社(中联办前身)两任社长周南、姜恩柱,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更曾主管港澳事务。但近年此景不再,国务委员戴秉国亦不涉及港澳事务,外交系统一度被认为已经淡出港澳办。未料王光亚此次杀个“回马枪”,多少令人感到意外。

对此,有香港媒体认为,香港涉外事务十分复杂繁多,同时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根据《基本法》规定,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没有外交和国防方面的权力,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此前,曾荫权作为地区性领导人,在马尼拉发生香港游客遭劫持事件后直接致电作为国家元首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的做法,就受到质疑。而拥有外交背景的王光亚的到任,有助于香港理顺对外关系,拓展“国际空间”。

王光亚对港澳事务并不陌生,与香港各界联络广泛。早在2003年至2006年,他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这三年正逢香港风起云涌,包括50万人大游行、人大否决双普选、特首易人等。其中,2003年2月,王光亚曾以副外长身份访港,并在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李丽娟陪同下访问圣公会田湾始南小学。资料显示,他与港府高层曾荫权、唐英年等也有多年交往。

中央治港新思路

港澳办换帅的内里乾坤似乎远不止于此。外界关注到此次送旧迎新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那就是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刚刚于去年6月和8月在香港立法会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分获通过。中央与香港泛民主派均作出妥协。王光亚在此时接掌港澳办,是否代表中央治港思路有所转变?

香港《明报》分析称,这项人事部署是为了贯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解放思想”指示,显示日后中央对港政策会更开放更务实,要全面实现人心的回归。

香港回归13年,港澳工作的最大成就是实现了平稳过渡,保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但也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例如国民教育成效不彰,港人对国家的认同和对与内地融合的支持,仍显不够。面对2012年特首换届以及2017年香港将实现特首直选,中央政府需要更多地争取一般港人的支持。

一直以来,前任港澳办主任廖晖被指是强硬派,不少港人对其给出的评价是僵化和对立多过灵活与亲和。廖晖在任期间,2003年香港强推基本法23条立法,导致民众大反弹,爆发近50万人大游行。在香港政改问题方面,也由于港澳办的强硬态度导致了泛民主派与政府的矛盾升级。2005年,港府提出的政改方案被否决;在香港2012年政改咨询出台后,泛民主派中的激进派社民连和公民党推出“五区总辞”,港澳办强硬批评“五区公投运动”是公然挑战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政改的决定。

分析表示,自胡锦涛主政以来,在港澳台问题上体现了“解放思想”的方针,例如在对台湾的政策上,打破蓝绿界限,以争取台湾最大民心为重要任务。从目前看来,对港工作,胡也在延续这种思路。

知情者称,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在总结香港政改方案通过一事上,同样认为最大的功劳是胡锦涛的“解放思想”方针。因为过去20年中央对在香港政改中扮演了重要推动作用的香港民主党,一直是采取“不接触、不对话”政策,但在解放思想、求大同存大异的方针下,中央调整了对港政策,与民主党各退一步,采纳改良后的政改方案,为解决长期困扰香港的政治僵局缔造了契机。这个突破说明下阶段对港工作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因此也需有一些相应的人事调整予以配合。

相对于廖晖的强硬,作为中国驻联合国前大使的王光亚虽然善于坚持原则,但一直给人一种善于沟通、温文尔雅、不事张扬的形象。有港媒评论说,中央的这一安排也意味着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柔性治港时代的开始。

而廖晖在卸任港澳办后,仍是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亦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至2013年换届之前,他仍是港澳办和中联办的顶头上司。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设立于2003年,对港澳事务有最终决定权,其现任组长由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兼任,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统战部长杜青林是另外两名副组长。外界一般相信,廖晖仍会通过以上两个职务,在港澳事务上发挥相当的影响力。

陈毅元帅的乘龙快婿

1950年,王光亚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63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现上海外国语学校)。他的中学舍友包括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两人正好住上下铺,同舍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

外表温文尔雅的王光亚,也有强悍的一面。初中还未毕业,“文革”爆发,他主动报名到最艰苦的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据称,年少激昂的他甚至划破手指,写下血书表明决心,轰动一时。后来王光亚被分配到黑龙江省绥滨县,开始近四年的知青生活。

1969年,中苏爆发边境冲突,王光亚主动请缨,要求到机枪连去,并喊出口号:“枪一响,上前方,老子就死在战场上!”不过,珍宝岛事件并没有引发中苏大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解冻,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下令,征召散落于各地的外语学校一批学生到英国学习,王光亚和杨洁篪都入选。在英伦期间,王光亚结识了同样被派遣至伦敦留学的陈毅元帅独女陈珊珊(又名丛军),两人4年后结婚。

在英国期间,王光亚先后在英国文化委员会学生中心、威尔士大西洋联合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75年回国,被安排到外交部翻译室工作,从此开始了整整35年的职业外交生涯。

丛军此后曾任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联合国中方代表团公使衔参赞等职,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该中心是官方近年成立的智囊组织,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等担任副理事长。丛军有三个哥哥,长兄陈昊苏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王光亚和丛军育有一子王新岳,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现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中国多边外交第一人”

1977年,王光亚调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为当时的常驻联合国代表陈楚担任翻译工作。这也是他首次接触到“多边”的外交工作环境。1980年6月,陈楚离任。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选派王光亚进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进修,主要从事国际组织等事务的研究。一年的学习结束后,王光亚回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在结束了6年驻外工作的经历后,王光亚于1983年回国,进入外交部国际司。此后,历任国际司三秘、副处长、处长;其间,跟随时任国际司司长李道豫,行走于各个国际组织中,充实外交工作经验。

1988年,王光亚第三次进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任参赞,负责政治组的工作。四年后,被召回国内,出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一年后,晋升司长;1998年,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99年11月,他被任命为主管国际组织、军控与条约法律事务的副部长,开始全面执掌中国的多边外交事务。

2003年8月,王光亚第四次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并接替退休的王英凡,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

(责任编辑:郁风)

近期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