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台湾《中国时报》——大陆经济过热 全球头皮发麻


发布时间:2011-10-19 09:21:19    来源于:CBF聚焦网

摘要:

刚结束的博鳌论坛已有10年历史,但还看不出中国准备好,藉此论坛扮演集成亚洲经济的核心。反倒是,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忧心,中国内部的通货膨胀会不会冲击全球经济。

这次博鳌论坛主题是“包容性发展”,既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策略从增长挂帅转向关注分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体认到亚洲各国发展模式与程度不同,需要“合而不同”,也代表著经济集成可能只是种松散的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致词时说,未来5年中国将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继续参与“东盟+1”、“东盟+3”与东亚峰会,也提到一些与东盟或其它国家合作的领域。“东盟+N”已被谈了近10年,实际进展却有限。整个论坛下来,也未形成区域合作或集成的具体议题。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批评,这次大会“中国自己‘搭台唱戏’的色彩比较明显”,其它亚洲国家参与不够。

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主客观条件都不足以让它成为亚洲经济集成的主导力量,就如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在论坛上所说,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1520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也说,博鳌将以瑞士达沃斯论坛作为学习目标。这清楚说明了,博鳌办得再好,顶多只是个提出某些创新观念的“论”坛。

不谈区域集成,中国内部经济问题已让中南海领导人自顾不暇。这个第二大经济体内部经济若出问题,带给全球负作用不可小觑。例如,此次博鳌与会者最关切的议题是中国通货膨胀,人民银行今年4次调高存款准备率让各国警觉到中国通膨的严重,担心经济过热引发新的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纽约时报》也警告,中国通膨会对全球经济成长带来严重威胁,从工业产品到原物料都会受冲击。

通膨问题会不会影响“十二五规划”?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中国经济专家诺顿(Barry Naughton)在博鳌论坛上的发言值得重视。诺顿指出,几十年来中国消费市场未充分发展的原因是政策上的歧视。政策向生产部门倾斜,而这些部门多倚赖大量自然资源,也因此在中国创造了一批世界级的资源公司。中国自然资源都掌握在国有大型企业手中,这些企业在政府内部有影响力,而国家又期望这些大型企业带动产业创新,因此国家政策会向这些企业倾斜,结果经济资源还是无法流向一般民众手中,也无法对内需市场做出贡献。

诺顿并指出,中国想要开创有战略意义的新兴行业,“十二五”规划列出7大战略性产业,当中又分成30多个次行业,再加上各省份要制定自己的战略行业,所以整个中国有上百个新的行业会得到政策保障与优惠。诺顿肯定中国要发展大型的战略产业,但警告因为缺乏退场机制,可能会让资源分配又一次失衡。

诺顿点出的问题,其实十多年来一再于中国重演。例如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要藉内需来刺激经济,导致地方盲目投资,地方政府负债累累,也拖累银行。问题症结在于国家部门掌握主要经济资源,这些经济发展与升级“火车头”的投资常造成资源扭曲、带动原物料涨价,最后一再地造成经济过热。而这个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却依然未解决。

(作者:顾尔德)

(责任编辑:CBF聚焦网)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