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双汇败局


发布时间:2011-10-18 22:25:03    来源于:斯通

摘要:

双汇集团在其快速扩张过程中的管理失控,处心积虑搞MBO却并未建立起优秀的现代企业机制,似也注定了今天的败局。

 “股神”巴菲特说过,“树立声誉要20年,败坏声誉只要5分钟。”眼下正陷入舆论漩涡的中国最大肉类供应商双汇集团,定然对此感受痛切。

 315日,央视曝光了济源双汇收购喂有瘦肉精的“健美猪”加工肉制品后,这家即将被注入双汇发展(000895)的双汇集团子公司,立时让双汇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外界将此与众所周知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相提并论。当日双汇发展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随后紧急停牌。419日复牌后又连续两日跌停。

 双汇丑闻的发生,固然与一直以来的政府食品安全部门监管不力息息相关。但从一家地方小型肉联厂发展到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食品巨头,双汇集团在其快速扩张过程中的管理失控,处心积虑搞MBO却并未建立起优秀的现代企业机制,似也注定了今天的败局。

 下一个三鹿?

 316日发表致歉后,331日,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参会人员包括所有管理层、经销商、投资者代表和部分新闻媒体等。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现场有经销商甚至喊出了“万总万岁,双汇万岁”的口号,以表达支持。

 舆论普遍指,其安抚经销商的意图明显,却没有对真正受害的消费者做出更多解释。不是严肃的反思,而是不负责任的作秀与逃避。与此类似的是,此前的326日,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在瘦肉精事件中双汇是代人受过,并把责任推给养殖业,称“源头不在双汇,而是养殖业的问题”。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外界的一致恶评。

 418日,本刊就瘦肉精事件目前对双汇业绩的影响、双汇计划4月底恢复正常销售其进展如何,电话采访了双汇发展董秘祁勇耀。他表示,次日双汇发展将复牌,18日晚公司将发布情况说明公告,会有一些数据,可以此为准,在此之前不便透露。

 根据本刊此后拿到的最新公告显示,双汇发展3月份的营业收入受此影响了13.4亿元(双汇集团13.6亿元),相当于公司2010年一季度总营收的16.5%;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12.5%,较去年同期超过26%的增幅大幅下降。

 双汇发展表示,323日开始,各地逐步恢复双汇肉制品及鲜冻品的上架销售,但并未公布4月份的受影响程度。此外,双汇发展鲜冻品日发货量已恢复至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89%;市场最为关注的肉制品日发货量恢复至事发前日均发货量的71%;日回收货款9000多万元,恢复至此前日均回收货款的72%。

 尽管农业部公告称,瘦肉精属个案,河南省排查检出率仅为0.04%;全国61个地区执法部门对双汇产品进行全面普查和抽检,都未检出瘦肉精;此番双汇发展公告亦称“产品已陆续上架销售,市场向好,销售规模逐步提高”,但本刊走访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家乐福、易买得和宝山区的多家超市及菜市场后却发现:市场上已少有双汇牌冷鲜肉,这种情形不仅存在于超市的冷鲜肉柜,菜市场里的不少双汇冷鲜肉专卖店也已或者关门,或者转卖雨润、金锣等品牌的冷鲜肉;双汇肉制品同样备受冲击,不少超市内仅少量有售,但即便降价销售也乏人问津,部分超市甚至自瘦肉精事件后再也没有进货。据媒体报道,北京等地的情况大抵相似。

 早前的一项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双汇全国零售终端的销量下滑幅度高达45.7%,更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表示不再购买双汇产品。显然,对企业而言,要恢复至事发前的状态恐遥遥无期。“18道检验”过后还有瘦肉精,对于双汇品牌信誉的打击可能将是毁灭性的。

 在双汇集团万人大会上,万隆曾回应称“双汇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鹿”,但有评论认为,将消费者生命健康视同儿戏的“黑心”企业就该倒闭。如果此次双汇躲过这一劫,那么中国的食品安全还能有什么希望?双汇倒下只会有积极作用,因为必须有一种机制让犯罪行为的成本能够进入行为主体的计量中。

 421日,双汇发展终于止住了复牌后的连续跌停。不过,市场预计,尽管其在跌停之旅中可能会有所反复,但反复过后接着连续跌停的风险仍然极高。持有双汇发展的169只基金将面临巨大压力。广发证券则判断,根据此前双汇发展实际控制人变更与重大资产重组的条款,要约收购价56/股依然有效,因此这会是大底,但目前重组已被延后,如果资产注入计划发生变化,56元的大底也可能被击破。

 截至本刊截稿前,422日上午1030,双汇发展意外临时停牌,原因是有媒体报道,在323日经销商会议上,双汇曾对经销商承诺:在5月份之前未销售完的产品,都可以无条件退货。且退货的产品损失,经销商不用承担。然而这一重要承诺在双汇复牌的公告中竟只字不提。复牌前本刊致电双汇发展董秘祁勇耀时,他也称“目前没有对经销商的具体补偿方案”。

 迅猛扩张中的管理失控

 业内人士表示,双汇这些年扩张迅猛,导致上游生猪产业链和企业屠宰规模不配套,加上监管方面的漏洞,才出现这么大的问题。

 双汇集团计划今年屠宰生猪1900万头,而双汇集团全部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这意味着其每年所需的绝大多数生猪,都来自于各种规模的养殖场,乃至农户的散养猪。

 万隆的口头禅是“我只是个杀猪的”。过去双汇的最大优势一是先进的屠宰工艺及设备和辅料,二是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但一直坚持“只杀猪不养猪”,盘踞利润高的屠宰环节,不愿过多投入到疫病等风险高、成本大(建万头规模猪场就需投入约1200万元)的上游生猪养殖上。

 “分散养殖难以形成标准化,从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源头有问题,往下游走很难不出现问题。”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分析道。

 331日的万人大会上,双汇已提出准备加快上游建设,在每个年屠宰150万头的屠宰厂后面配套建设一个养猪场,规模50万头,占需求量的30%,从社会规模化养猪场购进60%,10%从养猪合作社购进。同时,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方监测,今后将坚持生猪逐头检验,预计今年的检验费将增加3亿元。

 在压缩上游,对产业链缺乏控制力的同时,一直以来双汇却奉行快速扩张和强势的业绩指标考核。

 1985年万隆当上当时的国营漯河市肉联厂厂长,此后引进国外“冷鲜肉”概念进行生产;到1992年开始先后引进包括香港华懋、日本火腿和美国杜邦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外资机构,合资设立子公司;再到1998年双汇集团设立子公司双汇发展,登陆A股市场,多年发展至今,双汇目前总资产达100多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产肉类总量300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其在国内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雨润食品和金锣集团(母公司为新加坡上市的大众食品)2009年收入分别为138.7亿港元、104.98亿元,而双汇发展

(责任编辑:斯通)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