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人民币的“钱途”


发布时间:2011-10-18 22:11:08    来源于:王德培

摘要:

 人民币一旦横空出世,必将凭借其前所未有的数量改变世界货币格局“质量”,其影响不亚于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坍塌。但作为纸币,其最终也将难逃蒸发宿命。

种种迹象似乎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元年”已开启,除了人民币互换被“发扬光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迅速铺开,今年初温州更是高调开放个人境外直投,尽管随后传出被“紧急叫停”,但人民币“出海”步伐已然势不可挡。不过另一方面,其国际化进程又明显受到诸多牵制,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出口制造业江河日下,大量银行贷款被“拖下水”的同时,国内失业问题也将更严重。此外,人民币升值会推高国内资产价格,国际热钱的套利离场也会直接冲击国内经济格局,由此使得人民币国际化“钱途”增添变数。

过剩货币外涌

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压力还是通胀,非但倒逼出了加息周期,令实体经济陷入“融资饥渴”,还把民生矛盾推到风口浪尖。而四处流窜、频繁扰民的天量流动性,也因被围追堵截而处境空前艰难。其实,在“中国过度生产、美国过度消费”的经济格局下,中国的经济模式本质上已经依赖美国,因此其货币过剩的出路也只能学美国“往外推”。只不过美元是依靠政治、军事和道德制高点,而人民币的推手是廉价劳动力和中国大市场,中美战略利益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都是把“滥得不行”的货币转嫁给整个世界。

加之二战后美国推动的经济秩序,本质上也恰好适应中国当下的增长。一则,美国凭借政经和军事权威,积极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谋求经济霸主地位,而冷战后意识形态的终结又加速了全球化进程。二则,伴随冷战消融,中国经济迅速破冰,并通过WTO融入了世界经济链条。除了欧美消费者青睐廉价的中国商品之外,其产业资本更是追随低成本“引力”落户中国。由此,美国“大块吃肉”的同时,中国也手持土地、人口和低汇率“门票”登堂入室,跟随美国一起“喝汤”,既享受了美国的军事红利,又享受了WTO的红利,更享受了美国门户洞开的好处。

但眼看着中国“长肌肉”,自己却被就业与经济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美国猛然发觉“卧榻之侧有人酣睡”,于是开始逼人民币升值。然而失算的是,在中国国家实力上升的大背景下,这样反倒可能把人民币逼成硬通货。何况,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对外释放能量,客观上也需要强势货币作支撑。再加上中国的人口与市场优势,人民币正“半推半就”地走向国际市场。

而鉴于如今人民币规模已经体量惊人(广义货币M2超过70万亿,居世界第一),其一旦“登台”,无疑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大主角而非配角。一方面,人民币只要“跨出国门”,则中国长期放纵信贷而主动超发的货币,以及过去10年对冲外储而被动超发的货币,便将疯狂涌向世界各地寻找新的“锚”,眼下就已露出了企业手持大量货币购买海外资源和资产的“尖尖角”。另一方面,中国的大市场实力也助推人民币海外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几乎已经替代美元,实现区域性的自由流通。相比之下,日元虽然在数量上也“洪水滔天”,但其背后的日本经济却因“失去的20年”而萎靡不振,这也是日元没能成为亚洲强货币的根本原因。而除了周边国家之外,人民币在欧美、澳洲、非洲的跨境结算也已经风生水起。伴随国际化推进,人民币“巨人”必将逐步踏入国际市场,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面临震仓。

改写政经格局

由此,人民币一旦横空出世,必将凭借其前所未有的数量改变世界货币格局“质量”,其冲击与影响不亚于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坍塌,不仅将解构当前的货币体系,还会推动全球货币格局走向重构。一方面,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迅速在全球肆虐,为寻找价值挂靠纷纷涌向石油、大宗商品和房产,催熟资产泡沫,并最终点燃1970年代滞胀的导火索。如今人民币的泛滥程度相比当时的美元“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国际化潮涌必然再次掀起资本的泡沫狂欢,或引爆新一轮“人民币通胀时代”。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动摇“美元独大”局面,推动货币体系进入“战国时代”。首先,此次金融危机后,以美元为中心的“牙买加体系”已成众矢之的。由于“开动印钞机即能挣钱”,因此美国只要需要资金就会“印钞票”,全球财富不断被稀释甚至蒸发,而国际社会却无任何机制能对其构成制衡。美国利益与全球利益的根本冲突,必将导致现有货币格局土崩瓦解。其次,相比美国的“横盘”,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身处“上升通道”,新兴货币的国际话语权逐步提升,中国在IMF投票权升至第三即为明证。但鉴于美元仍具“超级货币”实力与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未来仍将长期占据“一方领土”;欧元虽受制于内部合力的对冲而难以超越美元,但也将因多样性的碰撞而持续释放活力;至于人民币,背靠当前中国稳定的政经环境、劳动生产率上升趋势以及强大的土地和房产之“锚”,走强势头毋庸质疑。此外,人民币已经走到了美欧中间的“缓冲地带”,双方都想用人民币牵制对方,国际货币战场或由此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而伴随人民币崛起,国内外政经格局也将面临重大盘整。其一,国内经济在此轮币值主升浪中或经历冰火两重天,资源与原材料进口将享受购买力溢价,但低端出口“日薄西山”,中国的国际贸易优势将逐步由出口转移至进口。其二,对发达国家而言,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2/3为跨企拥有,强势人民币在冲击中国出口的同时,也会削减这些跨企的收益,欧、美、日等跨企不得不考虑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布局,低端制造业或流向东南亚等新的成本洼地。其三,至于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方面能享受本币相对贬值的好处,接替中国成为“制造车间”,演绎一段“实业兴国”行情;但另一方面又陷入人民币“地区通货”的强大磁场,在贸易结算中被其捕获,由此形成对中国经济的更大依赖,亚洲中心开始向中国靠拢。其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或推动全球经济由“单极”走向“多极”。毕竟美国作为世界中心的时代坐标逝去,“G0时代”来临,伴随“三步走”战略落地,人民币在海外的接受程度逐步上升,中国经济追赶美国经济的步伐也将加速。

难逃蒸发宿命

不过,相比美国在汇率问题上的“机关算尽”,人民币的现存态势却是不自觉的“惊天谋略”,无奈的“滔天壮观”。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虽内含了中国结构转型的国家谋略,但更是中国市场扩大与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毕竟国际经济交往需要稳定的结算手段,在这一点上人民币显然已明显优于其他大国货币,而人民币也正因此被“推上舞台”。

但另一方面,纸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人民币最终同样难逃蒸发宿命,何况过去30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产能过剩-货币过剩”的循环被放大,基础货币数量更是对应外储增长而不断攀升。只不过目前过剩货币被土地吸纳,沉淀在迅速扩容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经济才并未遭遇流动性的疯狂袭击。但等到起飞期结束,过剩货币最终也将从土地溢出。彼时,与中国以往通过行政手段隐性平仓不同,过剩流动性或在虚拟资产中“玩火自焚”,引发实体财富大洗劫,类似美国般的经典危机由此降临。

(本文作者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及首席研究员。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系福卡智库下属机构,后者是一家独立运作的股份制研究机构,致力于为商界、政界提供科学理性、富于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智力服务。)

低通胀天然成就国际货币

如果比较一下当前的世界经济与上世纪70年代的情况,有些事情竟出奇地相像。上世纪7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军事开支迅速膨胀,美国的贸易赤字剧增,债务攀升。对美国拥有大幅贸易盈余的西欧国家开始担心美国的偿债能力,并把美元外汇储备按35美元/盎斯黄金的国家价格,从美国那里换回黄金。当美国发现自己的黄金储备已经无法应付未来的债务时,<

(责任编辑:王德培)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