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CBF

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为“科大新医学”创新发展按下快进键


发布时间:2021-08-16 14:23:01    来源于:中国医疗聚焦

摘要:从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脱颖而岀,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大学附属医院,是刘连新对中国科大附一院未来发展的期望。

201712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 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以下简称“中国 科大附一院”)成立。“医院是探索和践行科大新医学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科大回报和服务安徽的重要阵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的一席话让安徽的老百姓满怀期待。

201810月,从松花江畔到江淮大地,跨越两千多公里,国内肝胆外科顶级专家刘连新带领团队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给医院乃至安徽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

刘连新,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与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科技部“变革性技术”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党委书记,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凭借着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创新的思想理念,妙手仁心、德技兼备在刘连新近30 年的医者生涯中得到了完美诠释,中国科大附一院也逐渐迎来高光时刻。

 

刘连新(左二)在做手术

 

学霸的从医之路

望着宁静夜空中的满天星辰,幻想着在浩瀚宇宙中探索神秘星球……许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一个“星空梦”,刘连新也不例外。

儿时的刘连新希望长大后做一名天体物理学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生于普通工人之家的刘连新逐步改变了想法,他认为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以帮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高考填报志愿,他选择了医学专业,并如愿考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10 多所科研院校遴选实习医生,每个学校仅有一两个指标。通过刻苦学习和考试取得的好成绩,刘连新顺利得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实习医生的机会。

当时,医院给实习医生两本书:《医务生涯60 载一吴英恺自传》和《张孝骞传》,这开启了刘连新救死扶伤“种子”的萌芽。

“读医务工作者的自传最能体会医者仁心,只要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是拖住死亡的脚步,我们都觉得有意义、很值得。”每当结束一台成功的手术,刘连新都掩饰不住激动和亢奋,“那种成就感是作为医生的骄傲。”

在协和医院,他还接触到“协和三宝”之称的 “图书馆、病案、老教授”,感受到了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工作氛围,更加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加倍用功学习的他,最终考上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硕博连读”。

作为同学眼中的“学霸”,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刘连新在学习中有何技巧呢?对此,刘连新说道:“在学校我是学生会干部,除了忙学生会工作,还有自己的爱好,所以学习不能占用我全部的时间。我认为学生不可能把老师教的东西全部学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在学习中要抓住重点。有些同学没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把教材从第一页背到最后一页,但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一本书不可能全部记住。不如转变思维模式,把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结合,选重点来记。”

同时,刘连新还善于从别的同学回答错误的考题中找出经验和教训,“不能在别人摔倒的地方再次摔倒,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把有限的经验变成无限的知识储存起来。”

2000年,刘连新博士毕业后留在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第二年,他幸运地获得了留学澳洲的机会。刘连新称,在学习之余,他考取了澳洲行医资格证, 但由于当时还是学生签证,只能获得临时行医执照,无法获得当地白种人的信任,来找他看病的全是华人。

不仅在行医过程中,就连在生活学习中,种族之间也有层“捅不破的纸”,这不断刺激着刘连新的自尊心。最终,在学业结束时,刘连新毅然选择回国,并来到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今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后。

随着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刘连新深深地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他说,“当你做了别人做不了的手术时,那种成就感十分强烈。”

 

刘连新在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成立三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介绍医院发展情况

 

同事病患眼中的“手术天才”

刘连新的手,厚实而有力,因长期拿手术刀,右手食指有些变形,而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在面对复杂的手术时,能够做到沉稳操作、层次分明、止血彻底、科学处置。在临床方面,刘连新以手术精巧细腻而著称,素有“学院派”的美誉。在同事病患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手术天才”。

“做手术是‘良心活’,我们要做病人需要的手术,而不是外科医生想做的手术。”这是刘连新经常说的话。他始终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治疗方案,该手术的一定手术,不该做的手术坚决不做, 决不给病人过度治疗。

一位80岁的结肠癌老人,因为年龄大,身体弱,很多医院都不愿做手术,刘连新得知后细心察看病情,果断做出手术决定,并耐心与家属反复沟通。手术成功后,由于老人家有冠心病,术后出现了心衰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刘连新坚持每天到重症监护室参与后续诊治, 直至老人痊愈出院。“每个医生都应该把自己交给患者。不仅在手术台上一丝不苟和严谨认真,更应该在治疗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周到。”刘连新在技术上从无规则切除,到有规则切除,再到无出血手术,每一步都是医术的巨大进步和对患者关怀。

器官移植被称为“现代医学之巅”,是一个国家、地区和医院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刘连新就是一位勇攀医学之巅的人。多年来,刘连新凭借着妙手仁心、德技兼备的职业精神,完成了国内肝脏移植、切除手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中国科大附一院是安徽省唯一具有全部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几乎每次移植,刘连新都会亲自上阵。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至今,医院已成功开展肝移植40余例,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为了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让病人早日康复,刘连新带领团队大胆攻关,不断向肝胆疾病治疗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发起挑战,在国内最早开展精准肝脏切除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荧光腹腔镜及3D腹腔镜下肝胆手术……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完成千余台次的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手术,这样的成绩在全国也是领跑的。

“这项技术是肝胆外科微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伤小、恢复快。既可以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刘连新表示,接下来,他们要对该技术进行推广,并成为规范化治疗流程。

对外科医生职业的热爱,让刘连新在职业生涯上一路“通关”:2001年获得副教授职称, 2003年以“拔尖”的成绩晋升为正教授,33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5岁成为科主任,36岁晋升为副院长……

在职称和职务不断进步的同时,刘连新在专 业领域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作为科技部“变革 性技术”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 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国之名医• 优秀风范”等荣誉称号获得者,他先后承担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重大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200 篇,其中被权威检索机构SCI收录60余篇。

此外,刘连新还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实验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肝脏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IHPBA)、国际腹腔镜肝切除委员会创始会员(ILLS)、国际肿瘤和消化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IASGO)、英国肝胆胰协会荣誉会员(GIHPBA)等职务;担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执行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实验外科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

20191027日至31 日,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105届年会上,刘连新入选美国外科医师学院会员,成为安徽首位入选美国ACS Fellow的普通外科专家。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创立于1913年。学院对于会员审核要求极其严格,必须要在国际外科领域具有良好的声誉,为外科疾病的诊疗做出过积极贡献。刘连新教授成功入选,充分肯定了他在外科学专业取得的成绩、对促进学科整体进步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国内外外科学术界的影响力。

 

刘连新(中)带领团队医生查房

 

优势学科铸品牌

除了临床、教学工作,刘连新还要更多地承 担起医院管理者的角色,不光带来先进技术,更从理念上推动医院学科转型升级。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学而优则仕”,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刘连新,一步步从医生走向了管理岗位。刘连新称,他当初之所以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就是被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所吸引。

他认为,即便是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都无法做到每个学科皆是全国最强,因而,中国科大附一院也要走差异化发展的路线,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打造重点优势学科,树立自己的品牌。

刘连新介绍,近年来,医院紧抓机遇,奋力作为,围绕“双一流”目标,以推进“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创新实践为使命,按照“分步支持、动态调整、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的学科建设思路,遵循“纵向推进亚专科建设,横向发展多学科协作,立体化打造示范中心”的实施路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科发展、技术水平 提升的激励措施和绩效政策,疑难病症珍治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医院大力实施学科建设"登峰计划”项目,五年一个周期,每年投入6000余万元,一期遴选6 个“高峰学科”、12个“高原学科”和8个“高地学科二以此推动优势学科发展,积极扶持新兴学科,辐射带动薄弱学科。2019年医院重点实施“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CMI值”专项行动,鼓励学科、亚专科大力开展疑难杂症、急危重症诊疗和高精尖技术应用,造福患者,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人有专长、术有专攻、科有特色”的学科亚专科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安徽唯一拥有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角膜等全部器官(组织)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医院以器官移植技术为抓手,建设器官移植中心'大力推进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器官移植学科群建设。

同时,大力推进脑血管方向和肿瘤方向两个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作为安黴省唯一的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和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医院大力开展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筛査、诊疗工作,脑血管病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2019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査和干预项目质控综合排名中,医院位列全国第一。

作为安徽省首家通过认证的“中国胸痛中心”和安徽省首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是安徽省内唯一能够完成24小时全天候无等待即刻开展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救治服务的医院。

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已培育出诸多优势学科,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风湿免疫科首批入选罕见病精准医学研究“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在干燥综合征、痛风等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走在国内前列;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已超千例,是目前全球脐血移植病例数最多的单中心;

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和治疗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高学术奖项“科学贡献奖”;

心血管内科CRT救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例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髓关节置换技术(LDAA)由医院骨科专家独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及中国众多省区市专家前来学习进修……

20191016日,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揭牌,这是中国首家临床研究医院。刘连新表示,高端医疗设备与创新药物的研发大部分源自国外,诊疗方法和指南也较多由国外产出。因此,中国迫切需要这样一个临床研究医院,旨在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安徽省创新资源与政策优势,依托中国科大理工结合的学科优势和“所系结合”的办学优势、附属第一医院辐射全省的规模优势和技术全面的临床优势,构建新型“医—教—研—产”融合的创新基地。

学科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科大附一院坚持技术强院,持续以新技术应用为牵引,全方位推动学科逬步和影响力提升,努力让大病、重病不出省。

2020年,医院首次开展医疗领先技术引进及创新工作,各学科对标国际、中国一流医院,以引进解决疑难复杂疾病的医疗技术为目标,选派青年业务骨干走出去学习培训,先后引进成人活体肝移植、胰岛细胞移植等18项医疗领先技术。审核通过新技术新项目280项。设立医疗技术奖, 中国顶尖同行专家把脉问诊,评选出二等奖7项、三等奖23项。

从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大学附属医院,是刘连新对中国科大附一院未来发展的期望。

20201114日,2019“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在上海揭晓,在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中国科大附一院位居全国76位,安徽首位,实现三年三连进。在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名中,健康管理学科继续位居全国第2位。

在同时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中,健康管理学科排名第3,风湿免疫科、普外科、小儿外科、检验科进入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进榜学科数量创新高,居安徽首位。

刘连新说道:“新的排名只说明医院进步很快, 但距离一流医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医院发展历程上看,取得今天的成绩有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是医院业务的转型,从过去单纯看病转变到医教研协同发展;第二是融入中国科大以后,全院职工的工作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第三是医务人员逐步走出安徽,通过学习交流提升医技水平,扩大医院影响力。”

“医院发展,离不开百姓支持信任”,刘连新表示,2015年至2020年,医院门急诊量、出院病人量和手术量几乎都翻了一番,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和防控工作的冲击,医院也为超过500万人次的群众提供了门急诊服务。

在业务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医疗质量安全更备受关注。2018年、2019年安微省卫生健康委两轮医疗质量安全督査中,医院均位列全省三级医院综合排名第一,这一排名,更令刘连新欣慰,“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一切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刘连新介绍,未来医院将立足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建设,全力推进智慧绩效考核系统建设,做到监测管理数据实时调取,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实现管理“过程化”,细节“可追潮”。新的机遇意味着新的挑战,对此刘连新信心满满地说道:“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责任编辑:万仞)

近期热门资讯:

中国诗人